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节 彩画庄严

第三节 彩画庄严  

殿堂内的彩画装饰,也是庄严的一部分。其中大多为佛教人物和故事画。还有少部分属于密宗的“曼荼罗”系统。应该说明,这些壁画彩绘、天井平棋等,凡是绘制在殿堂内的,那就是庄严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画卷、挂轴等,本来是独立的,当它们为了某种用途——如水陆法会——张挂在殿堂之内时,除了圣贤像是供奉对象外,有的也可视为庄严的一部分。但是,当它们独立在殿堂之外时,可就不能算是庄严了。不过,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还是得从它们本身说起。

相传自有佛寺之日起,就在殿堂内绘制彩画庄严。这是见于佛经的,特别是见于律部明文的:

给孤长者施园(按:指的是最初的佛教“寺院”之一的“祇树给孤独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闻佛听已,集诸彩色,并唤画工,报言:“此是彩色,可画寺中。”答曰:“从何处作,欲画何物?”报言:“我亦未知,当往问佛。”佛言:“长者! 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画作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必刍宣扬法要。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画龙持水瓶著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于瞻病堂画如来像——躬自看病。大小行处(按:厕所)画作死尸——形容可畏。若于房内(按:僧人住所),应画白骨骷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而去,依教画饰,既并画已。(《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七)

佛祖释迦牟尼崇尚朴实无华,当年的给孤独园是否作如此的彩画庄严,不得而知。后来的律藏可是所载如上,十分明确。汉化佛教寺院壁画自南北朝以来虽有内容方面的改变,但基本上改动不大,并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以下分别概述之。

佛寺壁画多集中于主要殿堂,如大殿、法堂等处。还有专于大殿前后两侧辟游廊为画廊的。内容多为佛传、佛本生故事、经变画等。

佛传内容如“八相成道”的壁画,最少要画八幅,多则可有几十幅。如山西太原多福寺大殿、五台山南山寺大殿,各有明中叶所绘佛传连环画式故事画84幅,可称代表作。青海乐都瞿昙寺28间半壁式画廊明初所绘佛传连环画,则是廊画代表作。佛传连环画,一般均配“榜题”以说明内容。如瞿昙寺廊画即配以七言诗。明代人据唐代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原文2000余字加以扩展,绘成《释迦源流》连环画,刻成大型木刻本,成为我国古代最流行的一种宗教连环画。此后壁画画工多以之为蓝本,略加损益。清代人更扩而充之,绘成《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并引用经典说明各幅内容,其木刻本在各地迭经翻刻,成为近现代佛寺壁画范本。这部连环画图本,与《孔子圣迹图》、《老君历世应化图说》鼎足而三,合为儒、释、道三教祖师爷生平图说集。

佛本生故事,是佛“前生”的经历。汉译佛经中记述的有五六百个故事,壁画常绘出的是其中最著名的几个。约举如下:

雪山大士为闻半偈法以身奉罗刹(出《大涅槃经》卷十四);

睒子菩萨孝养瞽亲,为王误射而得还苏(出《菩萨睒子经》、《六度集经》);

尸毗王以身贸鸽;

月光王以头施与婆罗门(上二事均出《月光菩萨经》和《贤愚经》卷六);

普明王为鹿足王所捉,请期七日,还来就死,不妄语(出《智度论》卷四和《仁王般若经》);

须达拏太子以妻儿施婆罗门(出《智度论》卷十二和《太子须达拏经》);

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出《金光明经》卷四和《贤愚经》);

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出《太子慕魄经》);

九色鹿王行忍辱(出《九色鹿经》)。

这些故事常以连环画形式绘出,配上“榜题”简单说明。

佛本生故事更常绘制于古代石窟中。近年来,出版了许多介绍本生故事的通俗小册子。它们虽以介绍石窟绘画为主要目的,可是,读 一读,对了解佛寺壁画也大有帮助。

经变图也是常见题材。应该说明,凡是将佛经中所叙的故事绘为图画,就名为佛经变相,简称“变相”或“经变”,还可再简称“变”。佛传图和本生图也是根据佛经所说的故事画的,也应属于经变一类,但是,因为内容是表达释迦牟尼佛今生或过去生中的事迹,所以别为佛传图和本生图。此外,专门描绘某一经中一段或全部所说的内容的画,称为经变图。如根据《阿弥陀经》绘画极乐世界的情况,叫作极乐净土变或阿弥陀净土变;根据《观无量寿经》绘画韦提希夫人被囚和观极乐世界十六观法,叫作观无量寿佛经变;根据《药师本愿经》绘画药师佛净土情况,叫作药师经变;根据《弥勒上生经》绘画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叫作弥勒上生经变;根据《弥勒下生经》绘画弥勒成佛的情况,叫作弥勒下生经变;根据《华严经》所绘毗卢佛说法、或华严藏世界、或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叫作华严经变;根据《维摩经》所绘十大弟子与维摩问答、文殊问疾、天女散花等,叫作维摩经变;根据《法华经》绘画佛说法相,叫作法华经变;根据《金刚经》绘画佛说法相,叫作金刚经变;根据《楞伽经》绘画佛说法相,叫作楞伽经变;根据《法华经·普门品》绘画观音普门示现三十二应相,叫作观音经变;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绘画大悲观音像,叫作大悲经变;根据《楞严经》绘画二十五圆通相,叫作楞严经变。此外,绘画地狱情况或《十王经》中地狱十王审案情况,叫作地狱变,等等。经变也常绘制于古代石窟中,近年来也有许多通俗小册子出版,分别介绍,可以参看。应注意的是,经变图中所绘佛国乐土,多以南北朝至隋唐大型佛寺建筑为蓝本,而加以扩大化、理想化。如图的下部常绘出十字形鱼沼飞梁式八功德水莲池,连通广大水域。现实中只有山西太原晋祠有此种建筑,水域也较小。此外,伎乐供养中,莫高窟壁画出现著名的“反弹琵琶”伎乐天女,其形象现已成为敦煌市的标志。据老友李正宇同志说,现实中绝无此种弹奏法。这都是理想化的表现。但建筑样式却是隋唐的,后代壁画仍用旧粉本,虽带有时代烙印,改动不大,可供建筑考古之资。乐队和演奏的乐器,也是到唐代为止的二部伎乐队的简化,可供音乐考古之用。以上略举两项,希望读者观画时别具只眼,多方领会。

此外,还有一些印度与中国的佛教历史画,其中包括高僧影像,或绘其生平,或突出事迹图。外国的,如印度的阿育王故事即是。常绘的是中国内容,如白马驮经图,番王礼佛图(从“石勒礼佛图澄图”变化),虎溪三笑图,东林莲社图,生公说法图,梁武帝翻经图,梁武帝与志公论法图,达摩渡江图,达摩面壁图,二祖调心图,玄奘取经图,五祖授衣图,圆泽三生图,丰干与寒山、拾得天台说问图等。

再有一些寓意画,常见的有富哲学意味的“水月观音图”、“猴群捞月图”,以及禅宗的“洗象图”。禅宗主张破除一切名相的执著,称为扫相,便画作大象,一人用扫帚扫之,或用水洗之,题为扫象图或洗象图。

上述壁画题材,有许多,特别是经变画、高僧影像与佛教故事图、寓意画、水陆画,更常以卷轴画形式存于寺院中或流传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