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十八物
前面我们讲过,比丘的必备生活用品有逐渐增多之势。《善见律毗婆沙》(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卷七中载:
善来比丘者:有白衣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如来即观其根:因缘具足,应可度者。便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而成比丘。唤者如来于纳衣里出右手——手黄金色——以梵音声唤:“善来!可修梵行,令尽苦源。”佛语未竟,便成比丘,得具足戒。三衣及瓦钵贯著左肩上,钵色如青郁波罗华,袈裟鲜明如赤莲华。针、线、斧子、漉水囊,皆悉备具。此八种物是出家人之所常用。
先插说几句:“根”是梵文Indriya的意译,指的是人的器官及其机能与表现出的种种能力。后来汉化佛教通称为“根器”的便是。优秀的人,即能领悟佛法的人,就是有根器的人。“根器”这个专门性词语,后来发展到连道教和武侠小说中也使用,这也是佛教翻译对汉语词汇贡献之一例吧。
以上把六物扩展成八物。可是,这种规定后来并不通行。在中国元代制定的《百丈清规》卷五“办道具”一条中说:“将入丛林,先办道具。”下面开列的是: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钵、锡杖、主杖、拂子、数珠、净瓶、滤水囊、戒刀。一共15种。这是元明时期大致归属禅宗的寺院对僧人必备用品的要求。
按佛经所说,大乘比丘游行四方之时,随身携带的生活与修行必备物品则是18种,称为“十八物”。《梵网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卷十下中载:
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
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象。
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
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
上面讲到的“常用”物品加在一起是18种,就是“十八物”。其中的三衣、钵、坐具、锡杖、香炉,我们已经在别处讲过;漉水囊刚刚讲过;经、律、佛像、菩萨形象也不烦再讲。剩下的有:杨枝、澡豆、瓶、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等共八种。火燧是打火用具,僧俗各界人等都用,现在已被打火机、火柴等替代;绳床就是现代的“马扎”一类坐凳,也是大家都在用的;澡豆也是各界老幼通用之物,已被肥皂取代。我们就不谈它们了。其余五种,大致属于卫生用具,下面一一叙述。关于十八物的专门性参考资料,则有《大乘比丘十八物图》、《十八种物图便蒙抄》等,大多是日本僧人把从中国传去的资料加以排比,绘图而成。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观览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