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节 《周易》的写作时代

第三节 《周易》的写作时代  

旧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重卦并且推演之,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十翼。这就叫“《易》历三圣”。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根据近代许多学者研究,经文里的卦辞、爻辞部分,完成于西周早期。因为首先从语言上看,比较简古,许多地方似可解似不可解,尤其是卦辞,与商代甲骨文颇有相近之处。试比较:

甲骨卜辞           《周易》爻辞

癸巳卜,□,贞。       贞,丈人吉,无咎。

旬亡[囗内卜](祸)。      —《师》卦辞频复,厉,无咎。

——罗振玉《殷虚书契精华》  ——《复》六三爻辞

其次从风俗习惯看,《丰》卦初九爻辞有“遇其配主,虽旬无咎”的话。“旬”是10天(所以一个月有上中下三旬)。这句话是说:遇到相配的人,即便是一旬之内,也没有祸事。卜一旬的吉凶是殷周时代的习惯,叫“卜旬”。上引甲骨卜辞中的“旬亡祸”就是“一旬之内无祸事”。这个习惯到周朝中期就没有了。再有,从卦辞、爻辞里提到的历史事件看,里边说到殷高宗伐鬼方部族(《既济》九三);纣王的父亲帝乙嫁女(《泰》六五);周武王的弟弟康侯封于卫地饲养受赐的马匹(《晋》卦辞)等故事,却没有反映东周以后历史事件和思想意识的东西。因此卦辞、爻辞应完成于西周初年。

据此逆推:因为卦辞、爻辞是解释卦画、卦题的,可知卦画、卦题必然出现得更早,甚至可以早到周灭商以前的时代。古人往往喜欢借圣人以自重,所以拉上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这些知名人士当个挂名作者来提高《周易》的权威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据《史记》说,孔子确实研究过《周易》,以致“韦编三绝,书三灭”,可见用功之勤。

“十翼”的产生大大晚于经文。晋朝的时候曾经发掘过战国时代魏襄王(一说安釐王)墓,出土许多竹简,其中有《周易》及《纪年》等古籍。当时的学者杜预曾经见过这批文物。据他说:“《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辨认得清楚)。《周易》上下经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行远国也。”(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可见古《周易》上并无“十翼”。

大体说来,《彖》是较早解说《周易》的作品。其中有许多韵语,但押韵不同于春秋时代的《诗经》而接近战国时代的《楚辞》,可知其时代近于战国。《象》引用过《论语·宪问》,而《礼记·深衣》又引用过《坤》卦的《象》,可知《象》出现在《论语》流行之后,《深衣》写成之前,大体在战国中晚期。《文言》引用过《左传》,可知其成文必在《左传》流行之后,已到战国晚期。《系辞》曾被汉初陆贾、司马谈引用过,成文必在汉代以前;《礼记·乐记》又袭用过《系辞》文句,可知至迟编成于战国。《说卦》、《序卦》、《杂卦》则更晚,已经到了汉代。

所以,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我们毋宁说《周易》的“经”和“传”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经”(64别卦及其卦辞、爻辞)是萌芽于远古而编成于西周早期的卜筮书。它反映了殷末周初这个时代的思想。“传”(十翼)是从战国开始撰集而完成于汉初的哲学理论汇编。它反映了从战国到汉初这个时代的思想。这两者有联系而又有区别。我们研究《周易》必须有这样一个时代的观念。否则,不是把商周奴隶社会的思想强加给秦汉封建社会,就是把秦汉封建社会的思想强加给商周奴隶社会。这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