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寺更改名称一事,说明景教摆脱了依附佛教的地位,也不再混迹于波斯胡教之中,是其传教深入的标志。唐太宗下诏为阿罗本在长安义宁坊建造的景教寺原称“波斯寺”。宋朝宋敏求在《长安志》卷十中提到“义宁坊街东之北波斯胡寺”。在洛阳修善坊建寺也称波斯寺。107年后,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9月,唐玄宗下诏说:“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指长安和洛阳)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者,亦准此。”(《唐会要》卷四十九)至于“景教”之名何时开始使用,至今尚不得而知。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诏令称之为“经教”。玄宗天宝四年诏令称为“波斯经教”。唐代流行的称呼还有大秦教和弥尸诃教。直至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正月建立景教碑时,“景教”这个名称才在碑文中出现。在中外文献中,我们找不到“景教”这个词的出处。碑文说,“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可见“景教”是景教徒对基督教的“强称”。这一称谓当出现在景教寺改名之后。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突发,玄宗仓皇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肃宗虽然是流亡皇帝,但对景教仍予保护和支持。景教碑说他“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公元762年代宗继位,对景教极为尊崇。景教碑说他“每于降诞之辰,赐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公元779年代宗死,德宗李适即位。景教碑说他“惟新景命”,即对景教仍然怀有好感。肃宗时,大食⑦、回纥率军入援,景教徒伊斯来到灵武宫廷,充当幕僚和通译,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试殿中监,赐紫袈裟。肃宗任他为同朔方节度副使,供职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麾下,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事。灵武五郡景寺的重建,伊斯出力颇多。他还“能散禄赐,不积于家”,“依仁施利”,“虔事精供”;每年集合五郡的教士于灵武,虔诚奉行宗教礼仪,举办慈善活动,使景教在陇右、河西一带得以重振旗鼓。景教徒对他在肃宗、代宗和德宗三朝的功绩赞扬不已,“愿刻洪碑,以扬休烈”。于是在公元781年由景净撰文建立景教碑,表彰伊斯,颂扬先驱,记述景教在唐朝传教近150年的经历。
景教碑建立后,历经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景教大概处于衰落时期。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舒元舆作《重岩寺碑序》说,“合天下(大秦、祆教、摩尼)三夷寺,不足吾释氏一小邑之数”(《全唐文》卷七二七)。可见景教虽然取得皇室显贵的支持,但在佛教和道教的竞争下,传教活动的进展极其有限。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8月,唐武宗下诏灭佛,景教同时被禁。当时,“天下僧尼,不可胜数”,“寺宇招提,莫知纪极”。“僧尼耗蠹天下”,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诏令下达后,“天下毁寺四千六百,招提、兰若四万⑧。籍僧尼为民二十六万五千人,奴婢十五万人,田数千万顷,大秦、穆护祆⑨二千余人”(《新唐书·食货志》)。诏令声称:“我高祖太宗,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执此二柄,足以经邦。岂可以区区西方之教,与我抗衡哉?”也就是说,这些外来宗教与传统的名教纲常互不相容。同年的中书门下条奏,针对“大秦、穆护等祠”说:“释教既已厘革,邪法不可独存。其人并勒还俗,递归本贯,充税户。如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这次打击对于景教来说确实是致命的,仅过二年,唐宣宗于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就收回了“灭教”令,佛教再度复兴,而景教却从此一蹶不振。据10世纪阿拉伯人艾布·赛义德·哈桑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所载,公元878年黄巢攻陷广州时,侨寓城内的基督教徒、犹太人、穆斯林、祆教徒均遭驱杀,景教从此在中国内地绝迹。五代及宋朝中国史籍,再也见不到有关景教的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一位名叫奈吉兰的景教教士,曾奉教会之命与另外五名教士同来中国整顿教务。987年他在巴格达说:“中国之基督教已全亡。教徒皆遭横死,教堂毁坏。全国之中,彼一人外,无第二基督教徒矣。遍寻全境,竟无一人可以授教者,故急归回也。”不过,景教虽在中国内地消失,但在西北边远地区,如在蒙古的乃蛮、克烈、蔑儿乞、汪古等部落,以及畏吾儿⑩、吉利吉斯[11]等民族中继续存在,盛行一时。
景教在唐朝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 自阿罗本主教从波斯来到长安,唐太宗正式下令准许建寺传教后,基督教接连得到唐朝六代皇帝的优待,前后活跃了200多年。最后,由于唐武宗“灭佛”,大秦景教受到牵连,基督教在中国第一次传教终于以失败告终。
——————
注释:
①中国史籍中,大秦原指罗马帝国全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则称东罗马帝国。景教自称大秦本教,是指其教发源于东罗马帝国的叙利亚地区。
②大德,又称上的,为景教大主教的汉译名.仅次于景教教长(汉译法主或法王)。
③中夏即指中国。
④古代波斯宗教,公元前6世化由琐罗亚斯德创立,故称琐罗亚斯德教。教义主张善恶二元论、以火、光明、洁净、创造、生为善端,黑暗、恶浊、秽行、破坏、死为恶端。阿拉伯·玛兹达是最高的善神,智慧或主宰之神,安格拉·曼纽是最大的恶神或凶神。在善恶两端之争中,人有意志自由,死后要接受末日审判。教徒奉《波斯古经》为经典,在祭司指导下履行仪式,礼拜“圣火”,行善灭恶。6世纪时传入中国,祢祆教、火祆敉或拜火教。
⑤古代波斯宗教,公元3世纪时由摩尼创立,故你摩尼教。教义在祆教二元论基础上,吸收诺斯替教、基督教、佛教的思想成分,以二宗(光明与黑暗,亦即善与恶)三际(初际、中际和后 际,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根本教义。要求教徒粗衣素食,独身禁欲,弃财济贫,行善戒恶,帮助光明战胜黑暗。后遭波斯萨珊王朝镇压,由波斯传入亚、非、欧许多地区。6至7世纪传入中国,称牟尼教、明尊教、明教等。
⑥果毅,即果毅郎将,武官职衔,官阶从四品。
⑦古代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大食。唐宋指阿拉伯人及其建立的哈里发帝国。后亦泛指一切穆斯林民族。
⑧唐朝寺庙,官府赐额者为寺,私自建造者为招提、兰若。
⑨穆护是唐代史籍对祆教祭司的称谓,系古波斯音译。穆护祆即指祆教祭司。一解为祭司(穆护)和教徒(祆)。
⑩亦作畏兀儿。古称“回纥”、“回鹘”等,今称维吾尔。
[11]史称“坚昆”、“黠嘎斯”、“布鲁特”等,今称柯尔克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