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反映了外来宗教、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的流行所反映的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道教以先秦道家老聃(即老子)为教祖,宣扬炼丹修持,得道成仙,信奉老庄思想,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作为经典。公元142年,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此后日渐流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乃至人们的风俗习惯,都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道教宫观建筑,作为人文景观,以其特有的风格和价值,千百年来在中国名胜古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道教宫观,具体地说,是指道宫和道观,所谓“道家之居曰神丛、曰宫、曰观”。道宫和道观是道教祀神、修道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最初源于张道陵所设的24治。“治”为五斗米道的传教点区,其治所也就是道士祀神修道之所,大多设在山中。唐宋以后,道观大兴,其中大者又别称“宫”,道教宫观之制最后形成。
唐宋时期,因唐高宗、宋徽宗等帝王试图利用道教维护和加强统治,而对之加以扶助提倡。李唐把老子认作祖先,追尊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当时,不少著名道士受到皇帝宠信。宋徽宗尊崇道教,竟要群臣推他为道君皇帝。道教和道家思想因此大有发展。道教吸收儒家名教纲常和佛教轮回的学说,构成了从玉皇大帝、阎罗到城隍土地的一整套鬼神系统,形成了“去欲守静”的宗教思想体系。至南宋时期,道教虽然略现衰微之迹,但其宫观已遍于名山胜景。
金元时期,道教更是得到大力扶植。著名道士王重阳吸收佛教、儒学思想,创立全真教派。元灭金以后,成吉思汗对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倍加尊崇,不但赐给他“神仙”、“国师”封号,而且派他到西域、中亚等地传教。后来,又授权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事宜,并为之广建宫观。丘处机仿照佛教建立全真丛林制,主张道士出家修真。于是,全国各地又出现了大量的道教宫观。许多著名山岳成为道士聚集之地,建宫观,修神祠,设丹灶,久而久之,这些地方不仅以风景优美著称,而且以道教胜地闻名于世。
明朝万历以后,道教教理不见长进,而且日益远离中国的思想界,失去支配人们思想的力量。尽管如此,建宫设观之风却不减以往。虽经几百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至1949年前后,宫观建筑仍有一万处左右。
中国的道教宫观,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有像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北京的白云观这样一些特别著名的道教胜地。这些宫观既是人们游览观光的胜迹,也是专家学者们研究道教史和宫观建筑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