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五节 在逆境中奋起夺取胜利

南宋时做过宰相的洪适,是爱国英雄、文学家、史学家洪皓的长子。洪适13岁那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国。因为他是个能文能武办事干练的人才,被金太宗完颜晟看中,硬把他扣留在金国不肯放回。父亲走了以后,洪适上有祖母和母亲需要侍奉,下有两个弟弟需要抚养教育,沉重的担子落到了这个13岁的少年肩上。坚强的洪适没有掉泪,默默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一方面自己刻苦学习,另一方面督促两个弟弟也跟他一起用功读书。一有空闲,他还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给祖母、母亲和弟弟讲故事,说笑话,让他们暂时忘记父亲被扣留的不幸。艰苦的生活把洪适这个13岁的少年磨练得像成年人那样老练,他早早地成才了。这样苦熬了13年,26岁的他和24岁的二弟洪遵终于双双考中了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20岁的三弟洪迈学问也大有长进。宋高宗听说洪适在父亲被金国扣留的13年中能勤俭持家,刻苦自立,不但自己成才,还把弟弟培养成才,十分高兴,特地召见他们兄弟三人,当场表扬他们说:“父在远方,子能自立,这是忠义的报应,应当好好褒扬。”他任命洪适、洪遵为敕令所删定官,负责为皇帝发布的文告做文字修饰工作。又过了二年,被金国扣留达15年之久的洪皓终于被释放回国,全家得以团圆。后来洪适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也就是宰相,为南宋政治革新做了许多工作。他还在业余写了许多诗文,称得上是个文学家。洪适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重大成就,这与他少年时代就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刻苦用功分不开。

元朝前身蒙古帝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原是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氏族首领也速该的儿子。他九岁那年,也速该被仇人塔塔儿部的人毒死,整个氏族的人纷纷离散,牛羊驼马也被抢劫一空。铁木真和两个弟弟在母亲的保护下躲到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靠着摘野果、猎野兽充饥,日子过得艰苦极了。母亲教育儿子不要被艰苦的环境吓倒,应当牢记仇恨,努力锻炼身体,学好武艺,为复兴尼伦部孛儿只斤族而奋斗。铁木真牢记母亲的教导,在逆境中奋起,刻苦锻炼,一天天成长起来。邻近的泰赤乌部怕铁木真长大后团结旧部跟他们作对,就纠集人马来捉拿铁木真。铁木真只身逃入深山密林,泰赤乌部包围了森林,最后终于捉住了铁木真,给他戴上木枷,囚禁了起来。机警勇敢的铁木真乘机逃了出来,他打碎木枷,逃回家中,把全家迁到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躲过了泰赤乌部的迫害。从此以后,铁木真更加紧了练武。他还到处寻找父亲也速该的旧部,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然后再进一步去联合其他部落。因为铁木真武艺高强,性格豪爽,办事公正,逐渐地受到蒙古各部落的拥护。对于那些不服从他的部落,他就派兵去征讨。最后,铁木真终于在33岁那年当上了可汗。以后,他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建立起了蒙古帝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在逆境中奋起成才的一位最了不起的英雄。

明朝的宋濂,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境贫寒,一天只能吃两顿饭,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破衣服,又哪里有钱买书来读?因此他只好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书。借来的书必须及时归还,要想过后还能读,就必须动手把书抄下来。在数九寒天,砚台里的水结冰了,手指头冻僵了,也不敢停止抄写,只好用嘴里哈出的热气把砚台上的冰化了,把手指头哈暖了,赶着抄完,按时把书归还人家。正是由于宋濂很守信用,所以人家才乐意把书借给他。有了书,在读的时候不免会碰到疑难问题,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就必须找位老师请教,帮助解疑释难。宋濂的家乡比较偏僻,学问比他好的老师实在难找,于是只好背起书箱,翻山越岭,赶到很远的地方去寻访有名望的老师。他夏顶烈日,冬冒风雪,为了把书读懂而东奔西走,从来不敢叫一声苦。有的老师性情温和,对宋濂的疑问肯耐心解答。有的老师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怒大声训斥人。遇到这种情况,宋濂只好屏息弯腰站在一旁,侧耳恭听,等到老师的怒气平息重露欢颜的时候,再抓紧机会请教,以求对所读的书能彻底理解。就这样长期坚持在困难的环境中勤奋学习,宋濂终于成了一个学问出众的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宋濂帮助他制订各种典章制度,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位大臣。宋濂在逆境中奋斗的事迹,不光在当时被许多读书人奉为楷模,就是在今天也具有激励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宋濂冒着风雪去找老师

明朝末年的唐汝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自学成才的盲诗人。他五岁以前,生得眉清目秀,很早就跟着几个哥哥认字读书。五岁那年因为得了一场大病,从此双目失明,成了盲人。遇到如此重大的不幸,唐汝询的内心自然十分痛苦,可是他生性好强,决不向命运屈服。每逢几个哥哥朗朗读书时,他就在一边侧耳静听,字字句句都记在心头。有时候,哥哥读一篇文章读了几十遍还背不下来,而在一边听着的唐汝询却早已能背下来了。唐汝询特别喜欢诗歌,因为一首诗歌只有几十个字,而包含的意思却十分深刻,真可谓言简意赅。诗歌都合辙押韵,朗读起来音节铿锵,容易记忆。因此唐汝询常常请求哥哥给他朗诵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著名诗篇全都记了下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汝询记熟许多诗歌以后,经过仔细体会,逐渐懂得了用字押韵的技巧,并进一步懂得了怎样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他开始创作起诗歌来了。因为眼睛看不见,他自己不能写字,就用口朗诵,请哥哥帮他写在纸上。他越创作,越有进步,所作的诗歌震惊了周围的人。人们争相传抄朗诵唐汝询的诗作,都说他虽然双目失明,可是心灵却是十分明亮的,创作出来的诗歌能深深地打动别人的心。唐汝询就这样克服失明的痛苦,勤奋学习,努力创作,作了一千多首诗,成了一位有名的盲诗人。与此同时,唐汝询还与人合作,为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唐诗做注解,撰著了一部《唐诗解》的书。有人说,生活上的贫穷容易对付,生理上的残缺很难克服,特别是眼睛,那是人类观察事物和读书写字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想成才是十分困难的。可是唐汝询在双目失明以后不甘心成为一个无用的人,在哥哥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自学成才,成了一位著名的盲诗人。唐汝询的事迹不仅对盲人有教育意义,就是对耳聪目明的人来说,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这说明了一个人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内因,任何艰难困苦都是阻挡不了他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