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仪表举止
古人无论在社会交往,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十分注重言谈举止的文明。所谓“礼貌”,就是对人要恭敬有礼。貌是指相貌、样子,彬彬有礼的样子才称得上是“礼貌”。要做到礼貌,首先便是仪表礼貌,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姿态。古人穿着衣装讲究“正”、“洁”,即冠正、衣洁。凡已行冠礼的男子,即成年男子,出门若不带冠,或戴冠不正,都被视为无礼之貌。唐太宗曾提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此保持自己的礼貌。如是当众免冠(摘去帽子),则用以表示请罪、谢罪。
其次便是礼节。古人极重视行礼,但行礼也有一个尺度,即在不同的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礼,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恭敬、谦逊之情,否则也会被视为无礼。在见面的礼节中,古时规定有各种用于交际的拜礼和揖礼。按《周礼·春官·大祝》记载,至迟在周代,已有了九种拜礼,“一曰稽[ji机]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ji机]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九种都属于跪拜礼,动作相对比较大。稽首是拜礼中最高的一等,使用的场合主要是官场,特别是臣下拜见帝王时,必行此礼。行稽首礼时,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后起身。这种礼动作很大,但相对缓慢。顿首较稽首礼轻,多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它也是跪地叩首,只是头触地时间更短,“至地则举”,顿,即时间短暂。空首是君主对臣下的回礼,其动作与稽首、顿首差不多,但头并不接触地面,而是触及手后便起身,所以叫空首。振动,双手合击拱手,身体向前弯曲,这种礼不用跪地,动作也不大,多用于非官场及途中相遇时。吉拜是用于祭祀等活动中的跪拜礼,动作与顿首相近。凶拜为先行跪拜,起身后再行拜礼,主要用于丧葬之仪。奇拜这种拜礼有两种解释:一是先弯曲一条腿,而使另一条腿的膝盖着地,或是手持节、戟,身体依于节、戟之上行拜礼;二是将一稽首、一顿首、一拜,合在一起进行。褒拜,即再拜之意。肃拜,先跪地,但不俯身引首,只是手举而下。
除这九种拜礼之外,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行鞠躬礼,以曲身表示致敬。古代的揖礼不同于拱手礼,它是推手为礼。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的位置是有区别的。《周礼·秋官》云:“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对本家亲属以外的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偏下;对有婚姻关系的异族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适中,平推;对同族本家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稍偏高。揖礼的动作比拜礼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最广,在人们相互交往时,多用揖礼致意。拱手礼也是两手合抱,所以又称为“抱拳”,但它只合手于胸前,没有推手的动作。如果表示敬重之意,拱手时常附以躬身。如是一般性的行礼,则只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