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国流行在器物上刻上工匠的铭记,那些带有远古文献记载的官工铭记,是官府作坊的产品。但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私营作坊的铭记,这些私营作坊在各地均有。如河北省武安县午汲故城制陶作坊区遗址,发现大量带铭记的陶器和陶片。铭文有:“牛文陶”、“粟疾巳”、“邮陲〔chui垂〕”、“韩□”、“史□”、“孙□”、“不孙”、“丌(綦〔qi其〕)昌”、“爱吉”、“均”等。这些铭文内容复杂,无论打印的是姓,或是名都不是一个作坊的人。这是一些私营作坊的产品,各个作坊的产品打各个作坊主的印记。官府作坊,资金雄厚,工匠多,只有一个印戳,产品比较规范,质量也比较好。官营作坊、私营作坊有印记的产品在洛阳、郑州、咸阳、临淄等战国古都遗址都有发现。私营作坊规模小,官营作坊规模大,它们都集中在一定的生产区,工匠劳作的房屋都很狭小简陋。陶窑密集,每个烧陶的单位,从河北省武安县午汲故城陶窑遗址来看,只有三至七平方米。这些情况说明陶器生产很兴旺发达,工匠的劳动条件很差,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发挥高度的智慧,生产大量精美的陶器,是很不容易的事。
第三,由于社会对陶器用具需要量很大,各个作坊发挥技术优势,有的地区出现了专门生产某类产品的现象,有的以烧陶豆为主,用刻有“豆里”的戳子打上印记。有的以烧陶盆见长,所烧的陶盆,圆整规矩,十分好用。这种分工,使战国制陶工艺从拉坯到烧成都有很大提高,从一般饮食器具的小器物到大罐、巨瓮都烧得很好,颜色通体一致,没有歪扭变形的现象,不作任何装饰的普通陶器都很漂亮。
第四,中国历史发展到战国时期,逐渐趋向统一,文化上这种倾向日益明显,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自成体系。地理条件,制陶原料,工艺传统,人们的生活习俗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生产的陶器各有特点,尤其黄河流域的北方和长江流域、沿海地区、东北、西北边远地区差别较大。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地区差别仍然很清楚。
制陶方法,日用器皿用陶车成型,技巧熟练,很少装饰,器物表面有又细又均匀的轮旋纹。结构比较复杂或形体巨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艺术性很强的小件作品,或装饰器物各种形象的附件,用捏塑法做成。像鸭蛋壶一类的特殊器形、人物形象的陶俑、动物形象、瓦当等作品,则用范作或模作。尽管青铜器、漆器、低温釉陶和原始青瓷是当时工艺水平很高的生活用具的代表,但只有社会上层有权有势的人物使用,而陶器在广大社会阶层都有所使用。工匠是智慧的,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陶器,以不同技艺来制作,艺术意识相当强。
第五,战国时期,青铜艺术逐渐走向衰落。青铜器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套的礼器如果用陶器作成,成本十分低廉。陶器一窑可以烧上百件,贵族上层用它作为陪葬用品一点不降低身份,同样达到“礼”的要求。庶民百姓也买得起。逐渐,“礼不下庶人”的观念就打破了,像青铜器一样的器物鼎、壶、簋、甗、簠等明器生产出来,制作得很精美,不像商周陶明器那样粗劣疏松,敷衍死人。明器成套生产,精美雅气,一些并不很大的墓葬也有出土,体现了时代的变化。
印纹硬陶 长江以南的印纹硬陶在战国一直发展到沿海地区,人们生活中使用得很多。江苏、浙江地区的印纹硬陶水平很高,主要是一种灰色胎体的器皿,有坛、罐、钵、盂等,和一般灰陶相比,器物种类虽然不多,但每种器物都有很多大小不同的规格,产量很大。在江南战国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印纹硬陶占陶片统计总数的40%左右,墓葬出土物中印纹硬陶达到总数的50%。广东广西沿海地区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生产相当普遍,有一些器物如瓿、罐、瓮、缸等和江浙地区的产品在造型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就是说工艺上有许多共同性。那种小口、细颈、斜肩、下腹扁鼓的四耳匏〔pao刨〕壶、双鋬〔pan判〕三足坛、三足盖盆的造型都极富地区特点。各个地区的印纹硬陶都有装饰花纹,江苏、浙江、江西地区的装饰花纹有回纹、筛格纹、米字纹、细方格纹、方框圆孔纹等。广东广西地区则流行点线形篦齿纹、流畅的篦纹、圆珠纹、栉齿纹等。
瓷器的发明 在制陶工艺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瓷器是用瓷土(高岭土)作胎,表面施一层玻璃质釉,经过1200℃以上高温烧成。瓷器的特点是胎体致密,不渗水,不透气,表面有一层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不藏污垢,容易拭洗,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这是陶器所不能比拟的。发明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用具的进步做出的一大贡献。
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中国瓷器发明是在商代中期。最早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种质地坚硬、施玻璃质青釉的器物,如大口尊等,火度很高,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金属声。以后在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硅酸盐科学工作者对这些器物标本作了多次科学测试,证明它的原料和历代公认的瓷器原料一样,不是普通的制陶泥土,而是一种高岭土。烧成的温度达1200±30℃,这个温度比任何日用陶器温度都高,和现代瓷器烧成温度一样。胎体表面的釉是和坯体同时烧成的高温釉。 一般陶器吸水性强,而它基本不吸水,坯体中有发育较好的莫来石结晶。从科学上可证明它完全符合瓷器的标准,应该是我国最早的瓷器。它的产品从商代中期开始,一直到西周、春秋、战国,工艺逐渐提高,形成独自系统。随着时代的进步,陶器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失去重要意义,瓷器则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