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莽和东汉晚期的货币
王莽从居摄二年(公元7年)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的八年中,标榜“复古,好名,好货”,四次修改币制,以削弱刘汉统治势力。搜括天下财富,以应付繁重的军政开支。
居摄二年王莽始行第一次修改币制。同时推行四种货币:五铢钱;“大钱五十”,重12铢,值五铢钱五十;“金错刀”,钱文“一刀平五千”,值五铢钱五千;“契刀”,首有大环,身形如刀,钱文“契刀五百”,值五铢钱五百。后三种都是虚增钱值倍数,即官定的铸币减重,造成严重的通货贬值。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第二次币改,宣布废除两种刀钱和五铢钱,保留“大钱五十”,另铸“小钱直一”钱,重一铢,毁12枚小钱可铸成一枚大钱,私铸大盛,加剧币制混乱。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实行“宝货制”,计有五物(金、银、铜、龟、贝)、六名二十八品,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也就是有六大类28个品种货币同时流通,无主辅币关系,各币种间比价关系也不明确,均平行流通。这是一种庞杂繁琐、稀奇古怪、荒谬绝伦的币制,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虽严刑竣法也行不通。币制混乱,民怨沸腾,社会骚动。这已经不是什么通货膨胀大小的问题,而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货币与政治经济大混乱。后因宝货制彻底垮台,复行大小钱。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废大小钱,改行“货布”与“货泉”两钱。货布重25铢,值25;货泉重5铢,值一。两钱书法纤秀,为垂针篆。民不乐用,复准大钱五十与货泉并行。此外尚有“国宝金匮值万”及“布泉”“布钱”垂针篆圆钱。
总之,王莽更改币制,对人民造成惨重的灾难,每改变一次,民众就大破产一次。所行币改措施,有的尽量仿照史籍所载名目,凭空臆想,不顾当前实际;有的根本忽视作为货币的起码要求,形同儿戏;而且朝令夕改,叫人无所适从。造成钱法一团糟,四民失业,怨声载道,揭竿而起,新莽政权迅即崩溃,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此后民间杂用谷帛、金及五铢钱。有些地方自铸钱币,如淮阳王的“更始五铢”,公孙述的“铸铁五铢”,均为时不久。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光武帝采纳马援建议,复铸行五铢钱,以后各代照办。东汉晚期政治混乱,财政困窘。桓帝打算铸大钱未成。灵帝铸“四出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郭,又叫角钱。民间传言此钱象征天子四面下堂而去,乃将亡之兆。此时汉室腐败至极,宫廷荒虐,官吏贪残,民不聊生,黄巾蜂起,诸镇纷争,天下大乱。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搜括长安洛阳铜人铜器和五铢钱,改铸小钱,轻小粗恶,大五分,无文字。因物价飞涨,米每石高达五六万至数十万钱,此种恶钱旋即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