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节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第三节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我国本来有良好的人体解剖研究的开端,可惜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如前所述。到宋代曾经再度兴起对解剖研究的热心,可惜也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相反的是,到后来,人体解剖是被绝对禁止的。但是,到了清代,北京著名医生王清任在医疗实践中深深感到人体解剖研究的重要,他说:“世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他的这些看法,无疑是很正确的。

为了认识人体内脏,王清任决心要作尸体解剖,以观察内脏的真实情况。当然在他那时要搞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室里进行系统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他不得不到义冢墓地上去寻找尸体标本。公元1792年,王清任正在河北滦县稻地镇行医,那里正流行着小儿传染病,死亡率极高。穷苦人家多用草席裹着小孩尸体,浅埋在义冢上。王清任每天清晨到义冢去观察被犬食裸露的尸体,连续10天,他大约观察了30多具尸体。后来,他还几次到刑场去观察和进行调查。

通过实际观察,王清任发现古书所绘内脏图与实际有很多不相符。他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绘制了25幅图,并连同古人画错的图,一起收入《医林改错》一书,以借比较。王清任的研究,确有许多新见解。例如关于横膈膜,王清任为此留心了40年。最后,他指出横膈膜是区分胸、腹腔的界物,在膈膜之上,只有心和肺两个器官,其余内脏都在膈膜之下。他说:“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这些论断都是正确的。关于肺脏,过去医家认为肺有六叶、两耳、24孔;而王清任的描述则是:肺管“分为两杈,入肺两叶,每杈分九中杈,每中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长数小枝,杈之尽头处,并无孔窍,其形仿佛麒麟菜。”他十分正确和形象地简述了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肺泡之间的关系。限于当时的条件,王清任还不了解由心、血管所组成的血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的机能,但他大致查明了主要动脉、静脉的分布,以及它们与心脏联系的部位。王清任还观察到了视神经,并联系视觉作了描述,他说联着眼睛的根像线绳一样的东西,它发于脑髓。眼睛看东西是归大脑管的。尽管王清任的解剖观察还很粗糙和不全面,但比之前人,则是大大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