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八章 工艺技术——《考工记》、《天工开物》

宋应星在记述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时,都尽量给出详细的数据,如单位面积产量、油料作物的出油率、秧田的移栽比、各种合金的配合比例,等等。对实验数据的重视,使《天工开物》在科学性方面占有突出地位。

宋应星在他的著作中不仅广泛地总结和记录了我国的生产经验和工艺技术,而且注意从一些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讨论生物性状的变异中,他认为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指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就是说土壤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是变化的,而具有不同遗传性的植物能够适应土壤环境的变化。这种见解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他在用水银和硫磺制造朱砂的工艺中,指出水银一斤(十六两)可得朱砂十七两五钱,那多出的部分是“借硫质而生”。这不仅表明他已经认识到朱砂是汞和硫的化合物,而且有了“质量守恒”思想的萌芽。

《天工开物》内容丰富新颖,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知识和工艺技巧的全面总结。该书问世后,曾屡次被明清学者所引用,许多内容被收入官修的《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等大型图书中。然而由于书中有反清思想,因此没有收入《四库全书》。此后,该书逐渐湮没无闻了。到本世纪20年代,丁文江等自然科学工作者注意到《天工开物》的重要性,但已难于找到原本,只好以从日本传回的刻本为底本刊印。丁文江认为《天工开物》“要算国故中最值得赞许的一部科学典籍”,并率先对宋应星及《天工开物》进行了研究。从此,自18世纪以来,不被广泛注意的明代学者宋应星和他的《开工开物》,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1949年后,《天工开物》的研究受到极大重视,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1952年,北京图书馆从宁波李氏墨海楼捐献的藏书中得到了《天工开物》的初刻本,为最完善的古本,中华书局于1959年影印出版。《天工开物》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书在17世纪后流入日本,成为各界广为重视的优秀读物,刺激了“开物”之学的兴起。 日本明和八年(公元1771年)出版了《天工开物》的菅〔jian坚〕生堂本,这是该书最早在国外刊刻的版本。18至19世纪,《天工开物》传入朝鲜,又成为朝鲜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19世纪《天工开物》的许多内容被介绍到欧洲后,更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重视。法国学者儒莲称该书为“技术百科全书”,达尔文将它称为“权威著作”。

——————

注释:

①化性,昆虫在一年内发生代数多收少的特性。一年内发生一代的为一化性,发生两代的为二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