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制度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九品中正制,是以“唯才是举”为起点,却以压抑人才而告终。这时期仍沿用了两汉的察举选士制度,却被纳入了受中正制约的范围之内,所谓“吏部选用,必下中正”(《通典·选举二》)。毛汉光在《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中说:“秀才、孝廉、贤良成绩上等者,中正评为第二品;成绩中等者,中正评为第三品;成绩下等者,中正评为第四品。所谓上等、中等、下等者,以策问中第为标准。”虽然察举士人也被纳入中正品第的范围之内,但却与中正品第士人迥然有别,其品第的上下,是由其考试成绩决定的。考试便成为察举制颇具特色的部分,皇帝常借助于察举秀孝,以复兴皇权下的官僚政治,抑制士族政治。而察举秀孝中加强了考试,即已包含了考试选士制度的一些因素。如察举秀孝为科举考试选士制度的科目设置作了准备,察举秀孝开始出现了自由报考的端倪,察举制与学校配合为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生徒”来源,察举制在考试方法与淘汰方法上也为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借鉴。所以说南北朝后期察举制实施的重心开始向考试方面转移,这就孕育了国家设科招考和士人自由报考的分科考试制度的产生。依靠门资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选官考试制度来替代它,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