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节 《尔雅》——第一部故训词典

第一节 《尔雅》——第一部故训词典  

故训词典是时代的产物。先秦的典籍到了汉代,由于时代远了,字形、字音、字义都有了变化,已经很少有人能通读理解,需要用当时人通用的语言去对文献中的难词难句进行诠释,《尔雅》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而形成的。这是中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书,又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按语义分类的故训词典,也是汉代最先产生的一部字书。

《尔雅》的编者 《尔雅》的编者是谁,成书在什么时候,古人历来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认为,周公旦著《尔雅》一篇,而流传下来的《尔雅》三篇,“或言仲尼(孔子)所增,或言子夏(孔子弟子)所益,或言(西汉)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张楫《上〈广雅〉表》)。第二种说法认为“《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旨”(郑玄《驳五经异义》)。第三种说法认为,《尔雅》是“秦汉间之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而成(见于欧阳修《诗本义》卷十)。第四种说法认为,《尔雅》是“小学家缀辑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三》)。

现代的学者一般认为,《尔雅》的作者既非一人,也非某几个人,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递加增补,最后成书;但对它的来源、实际作者、所指成书年代等,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最初成书是在汉武帝之前,书中有些地方是东汉人增补进去的;有说《尔雅》的雏型约在战国形成,西汉初年儒家学者把经师口授的《尔雅》整理成书;有说成书于战国末年,编纂人是齐鲁儒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物释义的汇编;有说在战国初开始整理,最后成书于战国末期,东汉后比较盛行。

《尔雅》的内容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尔雅》原书三卷20篇;据说亡佚《叙篇》一篇,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只有19篇,篇名依次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按内容和性质划分,19篇解释的语词可以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有《释诂》、《释言》、《释训》,解释普通语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释诂》用今语翻释古语,主要解释古代的语言文字。篇中往往罗列古语中的十几个同义词,再用当时通行的一个语词去解释。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始”是当时的通语,用“始”解释“权舆”以上罗列的词。

《释言》主要是解释秦汉间的语言文字,有的是用今言解释今言,有的是用古语释证今语,有的是用通语解释方言。如:“〔fen分〕、馏,稔也。”这三个字都是今言,全作熟解;“逆,迎也。”在多数情况下,被解释的常用词,往往只有一个,顶多罗列两三个。

《释训》,大多数情况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古代有关形貌、状态的词,被释的多数是叠词,不少出自《诗经》。如:“肃肃、翼翼,恭也。”“洸洸、赳赳,武也。”但也有解释一般语词的。

第二类,有《释亲》、《释宫》、《释器》、《释乐》四篇,解释人事的名词。其中:

《释亲》是关于亲属名词的解释,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类。如:“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释宫》是关于宫室名称,以及与宫室相连的道路、桥梁名称的解释。如:“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释器》是关于器用名词的解释。如:“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器。”

《释乐》是关于乐器名称和音乐术语的解释。如:“大钟谓之镛。”

第三类,《释天》是关于天文名词的解释,分四时、祥、灾、岁阳、岁阴、岁名、月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旗十三类。如:“北极谓之北辰,何鼓谓之牵牛。”①

第四类,包括《释地》、《释丘》、《释山》、《释水》,是解释地理和地理名称。其中:

《释地》是关于地理的解释,分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极,共七类。如:“下湿曰隰[xi习],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

《释丘》,分丘与厓岸两类,丘是自然形成的高地。如:“丘上有丘为宛丘。”“重厓,岸。岸上,浒。”

《释山》是关于山的解释。如:“山小而高,岑。”

《释水》关于水的解释。如:“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第五类,包括《释草》、《释木》两篇,解释植物名称。其中:

《释草》主要是关于草本植物名词的解释。如:“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密;其华,菡萏〔handan旱旦〕;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释木》是关于木本植物名词的解释。如:“灌木,丛木。”“榆白,枌〔fen 坟〕。”

第六类,包括《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解释动物名词。其中:

《释虫》是关于虫类名词的解释。如:“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食苗心,螟;食叶,蟘〔te特〕(同螣);食节,贼;食根,蟊〔mao毛〕。”

《释鱼》是关于鱼类名词的解释,其中包括爬行动物。如:“蝾螈,蜥蜴;蜥蜴,蝘蜓〔yanting眼廷〕;蝘蜓,守宫也。”

《释鸟》是关于鸟类名词的解释。如:“舒雁,鹅。舒凫,鹜。”

《释兽》是关于兽类名词的解释。分为寓属、鼠属、齸〔yi义〕(反刍)属、须(呼吸)属四类。如:“猶,(猴属)如麂〔ji几〕,善登木。”

《释畜》是关于家畜类名词的解释。如:“羊:牡,羒〔fen坟〕;牝,牂〔zang赃〕。”

从《释亲》至《释畜》的16篇,解释的是百科名词,因此后人称《尔雅》是一部百科词典。《尔雅》先解释普通语词,后释百科名词。由《尔雅》的分类,反映当时人们对名物的认识和类别。

《尔雅》的释词方法 《尔雅》是古代“训诂名物”的重要字书。它主要是以义训的方式解释词语,即不必借助于字音或字形解释意义,而且直接用通行的语词去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

《尔雅》训诂词语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采取“某、某、某……,某也”的形式,把许多意义相同的词汇集在一起,用比较通俗、比较容易理解或常见的、普遍通行的词语给一个总的解释,被解释的词往往是古代词语或者当代比较难懂的词语。如上面所举例子,用“始也”解释“初”等11个词;如果一字而有两义,先解释第一义,再解释第二义,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如果有一字三义,依次序从第一义解释到第三义,如:“遘[gou购]、逢,遇也;遘、逢、遇,遻[wu务]也;遘、逢、遇、遻,见也。”第二种采取辨释词义的方式,是把内容有关的一类古语词或古称列在一起,分别用今词、通语解释。如:“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mai埋],阴而风为曀[yi义]。”《尔雅》的前三篇大多采用第一种方式解释词语,第二种方式则运用于后16篇的释词之中。此外,刘叶秋在《中国古代字典史略》一书里还从《尔雅》中归纳出几种释词情况:(1)直言为训:对所释之字直接加以说明;(2)相反为训:说明一个词和本义相反的用法;(3)二字互训:以两个字来互相解释;(4)双声为训:以声母相同的字来解释一个词;(5)叠韵为训:以韵母相同的字来解释一个词;(6)合音为训:合两个字的声音来解释一个词。总之,《尔雅》以今言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俗语释雅言,其解释词义的方式多种多样。

《尔雅》的价值 《尔雅》一书所解释的古词古义和各种名物,成为诠释经传的最基本依据,所以从东汉起就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唐宋以后,《尔雅》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列入经部,被视为儒家经典。但实际上,《尔雅》并不是专为解经而作,也是一部按语义分类的词典,首创了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词的体例。它把2000来个词条分成19个义类,分类篇目清楚明确,对词义的解释,兼及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两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编撰体系。后世续《尔雅》而作的一类“雅书”,差不多都仿照它的内容和这种分类归总安排材料的方法。

《尔雅》辑录了古代大量的语词,加以总结和整理,解释了先秦经籍中一些词语的意义及诗歌中词语的用法,对许多义同词异的词加以辨别,因而它保存了不少先秦古义,成为我们研究先秦词汇、阅读古籍的主要参考材料。如《释言》上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就是说,在先秦“宫”、“室”是同义词;《释山》上又说:“大山宫小山,霍。”“宫”在先秦又有“围绕”的意思。汉以后,“宫”的“围绕”义已消失,后人不了解,就出现了诸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的断句错误,他误认为“宫”是名称:“余按:《尔雅》云,大山曰宫。宫之为名,盖起于此。”

《尔雅》收录的词语包括人文关系和社会日常生活,以及天文、地理、生物等,内容丰富。书中不仅说明了它们的意义,还给人以广博的知识。如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纰漏》篇记载:晋代蔡谟不认识彭蜞[qi棋],也没有吃过螃蟹。一次到江南,根据《大戴礼记·劝学篇》的说法“蟹,二螯[ao敖]八足”,把彭蜞误当螃蟹吃,结果大吐。蔡谟后来向谢尚提及此事,谢尚讥笑他“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②

《尔雅》中的一些词语保留了其原始古义。如《释亲》上说:“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以“舅”“姑”称公婆,实际上是原始社会交表婚制的残余在称谓上的反映。因为上古人稀少,社交不方便,常常是男子娶舅父的女儿或姑母的女儿为妻,女子也以舅父或姑母的儿子为夫,在这种近亲婚中,舅父就是公公或岳父,姑母也成了婆婆或岳母。我们从《尔雅》保存的“原始语言”,可以窥见原始社会之一斑。

作为诂训辞典,《尔雅》的地位与价值不言而喻,如以字典的标准来衡量,《尔雅》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1)有些字词的归类不够恰当,编排不够严密。如把不具有近似义和同义关系的词混编为一条,或把虚词、实词混同编排,或把假借字当本字用。(2)对词义的解释过于简单笼统。如用一个词解释排列在一起的许多同义或近义词,使人不能准确区分各个被释词意义的异同和用法上的差别、事物的内容和文字音读。(3)有的词重复出现,编排上显得杂乱。

后世“雅书”类的著作 《尔雅》是古代训诂、百科词典的先导,后世模仿它的内容体例而编纂的辞典不断出现,形成源远流长的“雅学”,成为我国训诂研究的主体。继《尔雅》而作的词典中,以《小尔雅》出现最早,《广雅》影响最大。

《小尔雅》,关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至今没有定论。全书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共13类。主要是补充《尔雅》未收或失收的字词。前十类是《尔雅》内容的推广补充,后三类内容都是新增。全书收字虽少,包括解说在内,不足万言,但保存了不少汉语早期词汇资料,对研究古汉语和经籍训诂有重要参考价值。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以后,此书渐渐受到重视。

《广雅》十卷,编纂者张揖,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三国时魏明帝时代的文字学大家。他推崇《尔雅》,又认为有不足之处,所以广征汉及汉以前经传之训、诸子之注、辞赋之解、字书之说,博采“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言、庶物易名”(张揖《上〈广雅〉表》),凡是《尔雅》没有收录的古代训诂、后出的词语,都列入《广雅》中。既增广《尔雅》未收词语,又对《尔雅》原有的解释作补充。它的分类篇目与《尔雅》完全一致,每篇词语排列次序、释词方法与《尔雅》大体相同。虽也和《尔雅》一样存在释词太简略、归类不完全准确的缺点,但在研究文字变迁和保存周、秦、两汉古训上,仍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训诂词典。

从宋至清,出现了八部以“雅”命名的词典,它们以《尔雅》为范例,补充内容,增加解释,又各有特色。这八部书是:

《埤雅》,20卷,宋代陆佃编。不释语词,专释名物,其中动物名词189条,植物名词95条,主要解说动植物的形状、特点、性能。此外还有天文名词13条。

《尔雅翼》,32卷,宋代罗愿编。将名物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类,一字为一条,共407条,考辨详实,引用资料都注明出处。以上两部书对所列举之物的解释,除引证古书、故实,结合文字训诂、常识外,还参入个人的见解,比较详切。

《骈雅》,七卷,明代朱谋〔wei伟〕编。专门搜罗周秦汉至六朝的经史文集,唐宋类书中冷僻深奥、两字联言的词语排列解释。所释也有多音节的词。分为释诂、释训、释名称、释官、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类。

《汇雅》,28卷,明代张萱编。每篇把《尔雅》、《小尔雅》、《方言》等书依次罗列其内容,然后引载注疏及个人见解。

《通雅》,53卷,明代方以智编。卷首有《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文章薪火》五篇,次列《疑始》篇,以下分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书末附:《切韵声源》、《脉考》、《古方解》、《刊误》等,包罗了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和百科名物。它内容充实,引文注明出处,对词语解释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个人判断也不乏创见。特别是作者受到西学的影响,在语词解释中运用西方科学知识否定传统的说法。

《别雅》,五卷,清代吴玉搢[jin晋]编。辑录经书、诸子、史传、汉代碑刻、前人注疏中字形歧异、音义相同的双音词和少量单音词,按四声编次,各注明出处,加以辨证。

《比雅》,19卷,清代洪亮吉编。把古书中词义相近的解释加以编排。

《叠雅》,13卷,清代史梦兰编。解说经史子集等书和各家注疏中的“重言复字”,收录的都是叠字。解释中引用书证极广,而且都注明出处,包括书、篇、作者名,甚至作者的年代等。

研究《尔雅》的著作 历代学者对《尔雅》都有过研究,从西汉以来就有人为《尔雅》作注,又以清代人研究的成就最大、著述最多。有较大影响和重要参考价值的注疏有:

《尔雅注》三卷,晋代郭璞撰。该书特点一是大量引用《左传》、《诗》等书中的说法,二是广采当时的方言俗语,三是在注内标音。全书释义慎密,存留不少晋代语词和俗语的发音和声转,后人誉之为另一部《尔雅》。

《尔雅音义》20卷,宋代陆佃撰。书中注释引文的原书,现多亡佚,而所据《尔雅》原文又多是北宋善本,可以用来订正其他本的错误。

《尔雅正义》20卷,清代邵晋涵撰。广辑汉魏六朝旧注,博采诸经传注及先秦两汉诸子说,在订正文字、推求文字古音义上颇有成就。

《尔雅义疏》20卷,清人郝懿行撰。繁征博引,每类标目下有题解,有助了解《尔雅》分类目的。撰者据目击所见和实地考察,解释各种草木鱼虫,详细而确切,还纠正了历代相传的一些错误。

——————

注释:

①“何鼓”,又写作“河鼓”。河鼓三星即天鹰星座β、α、γ。

②又《晋书·蔡谟传》:“谟初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萎顿,方知非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