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节 东南名山

第一节 东南名山

古代,江浙地区往往是江南的代表。这里地处北亚热带,濒临大海,气候温暖,雨量丰富,植被良好,山青水秀,处处宜人。最为典型的风景就是杭州西湖和苏南太湖的山水风光。西湖三面环山,湖山交相辉映,格外妩媚。山不高而重峦叠翠,水不大却有九溪十八涧,虎跑、龙井、黄龙涧等名泉长流。山体丰满,曲线柔美,山环湖,湖抱山,湖山交融,绿树成荫,花开四季,尽娇柔之美。

苏东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是非常恰当的。西湖不仅具有“天生丽质”之美,而且有“满腹文章”之才。可谓“才貌双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西湖讴歌,写下数不清的诗文,装点了亭、台、楼、阁、庙宇、摩崖等等(图8)。


图8 杭州西湖

西湖与杭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都文化孕育了西湖的灵魂。吴越都会,南宋京城,扎下了中华文化深根。西子之美、越王遗风、岳飞忠魂、于谦情操、秋瑾硬骨,有了这些民族的灵魂,“人间始觉重西湖”。因而西湖不仅才貌双全,而且灵魂高洁。

比起西湖来,太湖山水显得旷远苍茫和秀逸。太湖水不深而浩淼,山不高而青秀,它横跨江浙,连接数市,其中无锡的惠山、鼋头渚、三山、梅园等胜景,有集太湖山水之胜的美称。鼋头渚更有“太湖绝佳处”之誉。

苏州的灵岩山相传有当年吴王夫差为西施修的离宫——馆娃宫等多处遗址。天平山以石、泉、枫之“三绝”而闻名,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都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世人所陶醉。苏州不仅有自然山水之胜,更有人造山水园林之美,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相互渗透交织于古城内外,经历千百年的开拓,造就了人间天堂。

琅玡山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这是北宋欧阳修的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的篇首。数语道尽琅玡山(位于安徽滁县)之秀美。琅玡山海拔317米,虽不高,但山峰“耸然独立”,谷则“窈然而深藏”,山中古寺梵宇隐伏,林壑清幽,古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誉。这里古迹众多,有始建于唐的琅玡寺,有我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有古驿等历史遗迹。还有250余方唐、宋、元代的碑碣和摩崖石刻。其中唐吴道子画观音像、李幼卿等摩崖石刻,以及苏东坡书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尤为珍贵。

会稽山

会稽山阴的绍兴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绍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洗雪国耻”的故事发生在这里。绍兴是鲁迅、秋瑾的故里,周恩来的祖居。它北临钱塘江,南枕会稽山。会稽山是我国古代“五镇”之一,亦是绍兴城的“镇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到过此,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葬于会稽山。山北麓有规模宏大的大禹陵、禹庙等古迹。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曾南巡会稽,祭大禹庙,令丞相李斯写了《会稽铭文》,即有名的《会稽石刻》,现存的是根据元代拓片摹刻的。绍兴,水乡泽国,山川秀丽,有“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赞誉。会稽山阴,还有柯岩(东湖)、吼山、鉴湖、兰亭等名胜。著名的兰亭是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42人在此举行祓禊〔fu xi服细〕之礼的地方,并写下了不朽的《兰亭集序》,与幽美的兰渚山水千秋共存。

莫干山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召莫邪、干将夫妇,在此铸剑,剑就身亡,后人以他们的姓氏命名莫干山。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离杭州50余公里。主峰塔山海拔719米。盛夏凉爽如秋,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莫干山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植被丰茂,环境极佳,尤以竹林景观取胜。重山叠岭,茫茫修竹连绵不绝,景观异常秀丽,为它山所罕见。

山中多云雾,常常出没于窗台,飘然入室,缭绕聚散,情致悠悠。古诗云:“多差楼阁起高冈,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围山色蘸幽篁。”

莫干山有天池、芦花荡、剑池、塔山等胜景,尤以剑池著名,相传为莫邪、干将磨剑之处。池水清澈,飞瀑悬叠,三级而下,为此山最佳之景。

双龙洞

金华山又称北山,位于浙江金华市,海拔1308米。北山以流纹岩为主,局部有石灰岩,经水溶蚀成喀斯特地貌。著名的溶洞为金华山南坡的双龙洞、冰壶洞和朝真洞。双龙洞有内外洞,洞两侧分悬钟乳石酷似龙头而得名。内外洞之间有巨石相隔,仅水道相通,水面离石不足半米,只有平卧船舱入洞。历史上双龙洞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冰壶洞,洞深莫测,洞中飞瀑落差20余米。朝真洞峭壁巨峡,甚为壮观。

双龙洞开发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有唐、宋、明、清摩崖石刻十几处。还有鹿田庄、鹿田书院等遗址。

括苍山

括苍山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北向延伸,主峰米筛浪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处,海拔1382.4米。括苍山在仙居县境内,由流纹岩、火山凝灰岩构成的地貌,垂直节理发育,河谷深切,石峰离立,拔地排空。如景星岩、天柱岩、饭蒸岩等,雄奇壮观。这里植被良好,多绝壁飞瀑,姿态各异,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

缙云县的仙都,古称缙云山,位于括苍山北坡。多单面山、石笋、石柱等火山岩地貌,奇峰怪石林立于瓯江上游的练溪两岸。有“天下第一石”的鼎湖峰,高170.8米,傍溪拔地而起,有芙蓉峡、小赤壁、妇姑岩等胜景。练溪溪水清澈见底,构成“九曲练溪,十里画廊”。

仙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唐代李阳冰篆书的“倪翁洞”石刻,有朱熹讲学的独峰书院等。

天台山

天台山在浙东天台县境内,主峰华顶海拔1138米。天台山雄秀兼备、景色优美,且距离古越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比较近,因而早就闻名于世。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成了有名的游览胜地。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书画家、诗人都留下了足迹。唐宋以后,名人来此者就更多了。天台山的出名,还与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有关。天台宗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而且名扬日本和朝鲜。

天台山以国清寺、石梁飞瀑最为有名。国清寺坐落在天台华顶山南麓溪谷中,四面环山,一溪横贯,古木参天,十分幽深。国清寺规模宏大,有殿屋600多间,依地势自然展布,由低到高,幽深中见雄伟。然而整座寺庙深藏在古松、巨樟和茂林修竹之中。人到寺前,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却不见大寺的真面目。只有层层递进,方见其深广。可以说国清寺是大建筑群与幽深环境和谐协调的典范。国清寺还有许多著名的胜迹,如隋梅、隋塔、七佛塔、一行墓及柳公权的题刻等。

天台山自然景观之奇莫过于石梁飞瀑。石梁是指横跨在溪谷两岸的一条七八米长的天然巨石,梁下溪水奔涌,直落数十米,倾泻于碧潭。自下仰视,石梁卧虹,飞瀑奔雪,蔚为奇观。周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u浮〕的“第一奇观”,清代康有为的“喷雪飞云”等石刻。

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分北、中、南雁荡山。历史上所说的雁荡风景区,是指北雁荡,其实南雁荡也很奇丽。雁荡山山体,主要是由流纹岩构成。熔岩在喷出、流动和冷凝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熔洞、气孔和流纹等构造,垂直节理发育,经漫长风化作用形成极为丰富的造型地貌。自古以来人们用“天下奇秀”、“奇谲善变”来赞美它。雁荡之奇在于峰、嶂、洞、瀑四绝交辉。

“奇峰百二”,是构成雁荡自然景观的基础,多为石峰,徐霞客评说道:“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突兀无寸土,雕镂百态。”石峰相对高度一般100—300米,拔地而起,可望而不可及。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有合掌礼拜的灵峰,有端坐莲台的观音峰,有拱手迎客的“接客僧”,还有双笋峰、一帆峰等等(图9)。

山中著名的岩嶂有22列,嶂是指连续展开的悬崖峭壁,从灵峰的倚天嶂到大龙湫的连云嶂蜿蜒蟠结,气势磅礴,纵贯整个景区。雁荡的熔洞不同于石灰岩溶洞,它是岩浆在流动时,因固结不均局部岩浆流失,或两次熔岩中间未填满而形成的洞。另一类是沿裂隙崩塌形成的洞。熔洞一般不深,不少庙宇依洞而构筑,形成古洞石室的独特风格。


图9 雁荡山奇观

雁荡飞瀑姿态各异,规模较大者有20多处,一般终年有水。大龙湫瀑布一级落差190多米,从连云嶂悬壁上凌空而下,气势宏大,变化万千,清代诗人袁枚咏道:“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写出了瀑布变幻多姿的风采。然而,“欲写龙湫难下笔”,只有亲临其境,才能领略其风韵。

小龙湫在幽深的灵岩寺后边,从100多米高的悬壁中飞泻而下,画家潘天寿在《小龙湫一截》中题写道:“雁山峰壑,怪诞高华,令人不能想象。所谓鬼斧神工,直使诗画家无从下笔。”

楠溪江

与雁荡山相邻的楠溪江风景区,还有更多的瀑布流泉,令人流连忘返,尤以清澈见底、水质优异的楠溪江更为迷人。驾竹排游览楠溪,实在是令人难忘的享受。两岸还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有很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流露着中国山水田园文化的风采。在楠溪江400多平方公里的山水田园之间,自唐朝以来曾出过60多位进士,其中还有状元。细访这些古老村庄、民居、祠堂、路亭等建筑,再看看他们的宗谱,一幅古代中国典型的“耕读社会”的图像,就会展现在眼前。这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区系指位于福建崇安县城南15公里的武夷山脉东段,是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就有“碧水丹山”、“奇秀东南”之誉。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天势不奇六六峰”,所描绘的就是武夷山的景观概貌。“三三水”是指萦绕于奇峰之间的九曲溪;“六六峰”是指夹岸森列的36峰;再加形象生动的99岩,便构成武夷山奇秀景观的基本内容。

武夷山主要景点集中在九曲溪两岸(图10),坐竹排游览武夷山水别有情趣。沿途有“端庄雄特、具有王者威仪”的大王峰,婷婷玉立的玉女峰,奇险的接笋峰,“超绝尘寰”的天游峰,“峥嵘深锁”的茶洞,“风光近武陵”的桃源洞等等。

武夷山的悬崖峭壁之间,还遗存着古人崖溪葬的悬棺,据测定距今已3000多年。形状像船,又架于悬崖绝壁的洞穴中,故名“架壑船”,成为千古奇观。

图10 武夷山九曲

冠豸山

冠豸〔zhi志〕山与武夷山并称“北夷南冠”,足见其山色之秀美。位于福建连城县,属丹霞地貌。山峰平地兀立,奇峰争雄,深涧竞出。主峰灵芝峰海拔660.8米,登顶顿生“千峰历落双眸下,九曲萦回一掌中”之感。冠豸山前山雄旷,后山则幽谷深涧,奇峰怪石遍布。山后有一个面积300公顷的石门湖,三面围着群山峭壁,水环山绕,湖水清澈。冠豸山始辟于宋,盛于元、明,遗留不少古迹,有林则徐题的“江左风流”等题匾和摩崖石刻40余处,还有东山草堂以及二邱书院等十几处古建筑。这里还有毛泽东、朱德旧居以及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