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节 黄海、渤海名山

第一节 黄海、渤海名山

早在秦以前,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住着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史记·封禅书》说:“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秦始皇听说后,便命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三神山”,求“不死之药”。大海茫茫,何处有神山?最后,漂到一个岛上定居下来。据说这岛就是日本。这个故事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日本传得也很普遍。日本有徐福墓、研究徐福的组织,并出版了不少记述徐福的书籍。

海上仙山的传说,是虚无飘渺的。秦始皇几度东巡的目的之一,就想求“不死之药”,结果还是死于回京的路上。然而,作为神话故事,却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因而成为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古人也曾把蓬莱三岛作为造园的优美景观。在沿海地区,往往把那些奇异的海岛山岩比作“蓬莱仙岛”、“海上仙山”。传说较多的是黄海、渤海上的蓬莱、长岛、芝罘〔fu孚〕、成山头、云台山等。

蓬莱与庙岛

蓬莱仙境,指的是蓬莱海滨的丹崖山与海上庙岛、长岛等岛屿。从陆上看,丹崖山只是一缓缓隆起伸向大海的小山。可是,在海上,或两侧观看,却是丹崖绝壁拔海而起的峻山。蓬莱海面,春秋季节,当海面有冷水流时,空气中即形成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在晴天静风的条件下,远处的城市景观,如街道、建筑、马路、车辆、山林……等,通过光线折射,在蓬莱海面上空出现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奇观。蓬莱近十几年来,曾出现过两次“海市蜃楼”。

“海市”早有史书记载,由于“海市”奇观才引发“海上仙山”的种种传说和故事,诱使秦始皇登蓬莱、芝罘,求“不死之药”。汉武帝亦相继来寻仙人,求“长生之术”。唐宋以来,蓬莱又有八仙过海之说,继而在丹崖山上修建了蓬莱阁、吕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等错落有致的宫观建筑,才成了有名的“海上仙山”、“蓬莱仙境”。

蓬莱不仅有山海奇观之美,而且因地势险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军基地。在丹崖山东侧,明代围港建筑水城,作为停泊战船、操练水军的场所,现尚存许多遗迹。蓬莱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故里和镇守过的地方。他的赫赫战功,可在城南的戚家祠中寻到。

蓬莱以北海面上,横贯渤海海峡的庙岛列岛,素有渤海锁钥、京津门户之称。诸岛各呈风姿。其中,自然之美要数长岛的月牙湾彩石滩,人文之古则数珍珠门和大黑山的石器文化。

月牙湾海滩在长岛北端,因其状若一弯新月而得名。它背倚青山,怀抱碧海,长长的海滩由五彩斑斓的卵石堆成。大小不一,大者如拳,小者如珠,多以白色的石英质为体,渗透着红、橙、黄、赭、紫的花纹,如彩绘万象,不胜辨认。尤其在澄碧的海水中,越发鲜艳夺目。这些彩石的磨圆度极高,有扁圆、椭圆、蛋圆、球圆等等圆形彩石。彩石如珠如玉,在万里海疆中独放异彩。

长岛(包括附近岛屿)虽小,却有万年历史的古文化渊源。有珍珠门的旧石器遗存,大黑山北庄古遗址。该遗址是我国东部沿海目前发掘出的唯一大村落遗址。它相当于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遗址,故有“东半坡”之称。长岛还有商周的青铜器、汉代漆器、唐代三彩、宋代瓷器以及明清文物,它纵贯万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全国罕见的文物岛。

成山头,也因秦始皇两度登临而出名。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亦称成三角。秦始皇到此,以为到了天尽头,命丞相李斯刻“天尽头”碑,如今只留下碑座,而成为疑案。成山头南面海上,有一组峭拔峥嵘的礁石,相传是秦始皇求仙时,因触怒海神而未建成的“桥墩”,人称“秦桥遗迹”。在观赏礁石海涛之余,让人领略求仙的荒唐。

崂 山

位于青岛以东的崂山,海拔1133米,是山东半岛的最高峰。崂山是一座造型非常丰富的花岗岩山岳,是素以山、海、林、泉兼美著称的“仙山”,又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道观遍布全山,其中以太平宫、太清宫和上清宫规模较大。太清宫北靠崂山顶,南向大海,周围有七峰环卫,环境优美,小气候优越,冬阻寒流,夏迎凉风,树常青,花常开,人常宜。因而,这里开发最早。现在有140间明清时建的宫观殿宇。太清宫的历史见证,还是那些有生命的文物——古树名木。三官殿前两株耐冬(即山茶花)一红一白,树龄已达700多年。相传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香玉》即取材于此花。

太平宫,西托重峦,东临大海,环境幽奇。宫殿深藏于奇峰巨石、松竹茂林之中。造型各异的巨大花岗石块,是构成该区景观的最大特色。宫前松石夹道,四周大于房屋的巨大石块错落布列,“疑是幻境”的摩崖石刻,正是此境此情的点化。

北九水是崂山奇观叠出的自然山水景区。因溪水九个曲折而得名,又分内外九水两支。九水,水水有景,其中以鱼鳞峡和潮音瀑为精。

对探求自然美者来说,崂顶和崂山头,都是很有魅力的。崂顶危峰耸峙,超然霄汉,十分雄伟,登顶一览,山海奇观尽收眼底。崂山东延支脉跌宕起伏,直奔沧海,入海处峭然一峰,传说八仙过海就是自此出海的。

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连云港市郊,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为江苏最高峰。云台山在淮海大平原上,绵延40多公里,山断而脉连,此起彼伏,如龙似蛟,奔向大海,气势壮观。

云台山古称郁山、苍梧山,是海上岛屿,素有“海上仙山”之称。苏东坡有诗赞曰:“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据史籍记载,清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间,“海涨沙淤”使云台山遂与陆地相接。沧海桑田,云台山由海岛变成陆地,是因黄河决口夺淮河入海,所带来的大量泥沙淤海成陆的。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动植物具有过渡性和多样性特点,植被良好,郁郁葱葱,使云台山充满生机与灵气。

云台山是我国著名的灵山,隋唐以来,山上修庙、建宫,香火盛旺。文人墨客渡海登山者不绝,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迹。现经重修的寺庙有三元宫、灵官殿、玉皇阁、阿育王塔、老君堂等。庙宇内的千年古银杏、八百年玉兰王等古树名木都是追踪庙宇历史的活文物。在唐宋明清众多的摩崖碑刻中,最为珍贵的是郁林观狮子崖上的唐隶和宋篆,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中的瑰宝。

值得指出的是明文学家吴承恩,曾多次登云台山。云台山胜景,山海奇观触发了他的灵感,借景构思,为《西游记》的创作,孙猴子的出世,提供了不少神奇的场景。《西游记》问世以来,花果山(即南云台山)的名气大有胜过云台山之势。《西游记》中的人物、场景在花果山中因景而生,如“水帘洞”、“看门猴”、“唐僧崖”、“沙僧石”以及大大小小72洞穴都成了西游景点。这就叫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从而又赋于自然景观以神奇的文化内涵。

孔望山和锦屏山与云台山不同,它本来就是陆上的山,却淀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1980年发现了1800年前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因山就势,雕刻了100多尊大小不一的人像,专家们称之“九州第一窟”。

孔望山南面的锦屏山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刻有人面、农作物、兽面及多种符号。石刻线条是用石器敲凿和磨制出来的。这一重大发现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