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四节 盆景

第四节 盆景  

盆景是一种组合艺术,即一景二盆三架,三位一体的艺术。景、盆、架作为单独的形式,都要经过艺术构思和制作,当盆、景、架巧妙组合为一体时,三件作品都得到了升华。

(1)山石盆景

山石盆景是从玩石、赏石、园林叠石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一种具有自己独特艺术品格的艺术形式。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一宫女持一山石盆景,可能这是山石盆景最早的形象记录。此外,唐三彩假山、盆景,宋佛教石刻中山石盆景(如四川大足宝顶小佛湾佛陀手中所捧)等,都是古代中国山石盆景赏玩的实证。山石盆景这种组合雕塑,体现的也是回归自然的思想,与老庄思想、禅宗思想不无关系,是山水画、山水诗同一母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故山石盆景实际表现了浓缩的美,变形的美。这些美既体现了自然的风貌,也体现艺术的境界。

山石盆景是用各种材质和形状的石头来创作。山石盆景有山水画、山水诗、山水文这些姐妹艺术为借鉴,又有从汉以来叠石为山的经验,所以山石盆景在盆景中是非常古老而又非常丰富的一个品种。山石盆景虽然是景、盆、架三位一体的组合艺术品,但最重要的一环,仍是景的制作,即水石和枯石的制作和选择。水石盆景是浓缩了的壮丽山河,它是根据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原则来进行组合,以创造可居可游的山水意境为目的;枯石盆景以赏石为主,多依据独块石头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比之水石盆景,枯石盆景有较强的抽象性。枯石盆景一般都选用形体玲珑或有独特形态的硬石直接置于木座上,如太湖石、英石、灵璧石等,故这种盆景也被称为“石供”。石供从宋代起就比较流行。当然,当时的石供也不一定都是枯石形式,如苏东坡所制的怪石供,就是采黄州长江中五彩之石泡在水中来赏玩,与今天雨花石赏玩的方法相似。枯石盆景与唐宋以来玩石实际是一回事,故在介绍山石盆景时,一般重点谈水石盆景。

水石盆景的造型没有固定的式样,主要有孤峰、重叠、疏密等几种类型,每一类型中,尤其是后两类,因石头形状、体量及组合的不同,造型千变万化,真正体现了盆景“移天缩地、盆立大千”的原则。水石盆景的创作,也如画山水画一样,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胸中自有丘壑在”。所不同的是,水石盆景是用立体的方式将对大自然的体会表达出来,由于体会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风格迥异。例如四川因境内有“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剑门天下雄”等名胜山水,故其山水盆景表现了“幽、秀、险、雄”的风格。又如广西有风光奇特的桂林山水和众多溶洞,因而其山水盆景就追求清、通、险、阔等情趣。而这些风格或情趣,于是乎又成为山水盆景制作中某一流派(如所谓川派、桂派)的独特之处。

现代雕塑的潮流越来越重视材质本身的性能,越来越注意表现材质本身的肌理。在这一点上,中国山水盆景的制作中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在进行。山水盆景中的选石尤为重要,除石质、形态外,石理(石的肌理)更是盆景制作者所讲究的。对不同的石理,中国山水画家给予了斧劈、折带、披麻、雨点、荷叶等形象的名称,虽然主要指石理的类型,实际是山形山势的另一种叫法,如斧劈多指壁立险绝之山,折带多指重叠转折之山,披麻多指秀润和缓之山,雨点多指雄浑厚重之山,荷叶多指耸峙高拔之山。了解了这些内容,对山水盆景的欣赏有极大好处。从总体来把握,以看山为主可以由高远(俯视)、平远(平视)、低远(仰视)来进行欣赏,以看水为主,可以从阔远(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迷远(烟雾冥漠、野水相隔而仿佛不见)、幽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来进行欣赏。这些虽然是山水画的欣赏方法,对山水盆景的欣赏仍然通用。若从细处着眼看,石理(石脉、石的纹理)的欣赏可以看成是山水盆景所独有。有的山水盆景中所用石头的石理,超拔出山水主题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取得兴起于此而意及于彼的特殊效果。

(2)树木盆景

在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刻纹中,有一花盆栽有一花,可能这是树木盆景最古老的记录。树木盆景也称盆栽,选用的是一些适宜观赏且易于盆内栽植的树木。树木盆景制作是将一些树姿好、寿命长的树种如柏、松、梅、柳、杉、石榴、杜鹃、南天竺等,经过艺术构思,用人工的方法如剪栽、包扎等对树形进行加工,使树木具有老树苍古的风格。盆景树木是有生命的,在自然生长与人的艺术目标之间,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既有自然之姿,又体现人工匠心。一件成功的树木盆景,从最初成型到不断的加工直至完成,耗时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几百年,往往花去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精力。

树木盆景的造型,根据主干在盆内的直、斜、曲、卧,可分直干、斜干、曲干、卧干等式;根据主干或枝干伸出盆外的形状,可分临水、枝垂、悬崖等式;根据树根的形态,可分根连和提根等式;根据主干所呈现的枯老部位,可分枯干和枯梢等式。此外,还有一盆多株连栽,仿山野的丛林,等等。这些不同的造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悬崖式,多以苍松全悬或半悬出盆外,给人一种绿波探海之势。又如临水式,树干横出盆外,但不倒挂下垂,使人有美人临水照镜的联想。树木盆景除了一般雕塑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外,还有一种变幻的美,流动的美。树木盆景主要靠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我国著名盆景专家、苏州派盆景艺术奠基人之一的周瘦鹃积一生经验和体会,将树木盆景的美又具体概括为形态美(树木的姿态、树干的屈曲、树干的裂纹、树叶的疏密、根蔓的隆起),色彩美(树冠的色彩),季节变化美(各部形态因季节的不同而出现的芽、叶、花、果等诸种变化,叶片色彩的转换),年龄变化美(各部形态因年岁的增加而出现的浓淡苍嫩的变化)。由此可见,树木盆景给人美的享受是丰富和多方面的。

除了树木和山水这两大类盆景外,也有介于二者之间,以植物和石头组合的水旱盆景和花草盆景。这两种盆景反映的是自然的一个局部,有如折枝花卉或一角山水。这种盆景看似不显眼,却是寄情寓性的好去处。例如一片孤石,旁植二竹,看似一种园中小景,但从这片石头上和二竿细竹上,想到历代多少孤高耿直有节之士,又使人感慨良多。元人许有壬诗云:“两竿瘦竹一片石,中有古今无尽诗”(《题子昂竹石》),正是这种感触的极好概括。

上乘的盆景作品总是含蓄和引而不发的,它令人回味,令人联想。它使观者也用心灵、用感情去参与创作和完成作品未尽的意蕴。太直露的作品不属好作品,如放一渔船表示“独钓寒江雪”,放一马表示“落花踏尽马蹄香”等诗的意境,其结果适得其反,使好端端的一件作品显得平庸和浅薄,毫无诗意可言。

玉也好,石也好,盆景也好,都有一个重要的欣赏方式:把玩。对别的形式的雕塑如陶塑、石雕、青铜器等等,是否也有把玩这一说呢?回答这一问题,要先弄清雕塑是如何完成的。正如在前面谈到原始人制作石器时,制作的标准是大量使用时的感觉的复合,这实际是雕塑的本质。每件雕塑必然是雕塑者各种感觉的复合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触摸。任何一个面,任何一个局部,都记录了作者触摸的心理感受和艺术感受,因此一件雕塑的完成溶进了作者大量触摸的感受。人对一个立体的物体的感受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完成。眼睛只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单凭眼睛是不能真正完成对它的感受的。一个雕塑家与别人谈他的雕塑时,最通常的习惯是用手边触摸作品边讨论,这正是雕塑家重新获得对自己作品感觉的最好方式。材质的光滑、粗糙、冷凉、温暖,不通过触摸不能正确判断出来。如果排除对雕塑作品的损坏和玷污,触摸应是认识雕塑的最基本的形式。这就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