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夫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乡。
你在一个地方已经住了三代、五代,以为就是这里人了。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以前呢?你的家族来自哪里?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谋生等各种原因,人类一直在迁徙、流动,终于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权把他乡做故乡。开始几辈人还记得来自何方,后辈就渐渐淡忘了。好在中国人有修谱建祠的传统,记载故乡,供奉先祖,把繁衍世代记录入册。家谱上还会记载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为了教育后人。
我家族谱上就记录了一件趣事,说一位叫“春”的先祖,“于明时正德年间上京捐职,至卢沟桥,适逢修造桥梁,善念忽动,遂将捐职之资,修卢沟桥一孔。”当时看到这里时,不由哑然失笑。这位先祖也是潇洒,千里迢迢去京城捐官,却一时“善念忽动”,放弃捐官,将大把银子送给卢沟桥修缮工程,然后转身回来了。卢沟桥始建于金代,金章宗年间,石桥始成,“卢沟晓月”即成燕京八景之一。后又多次修复。八百多年间,卢沟桥见证和经历过无数故事,既有王爷驾临的威风八面,也有才子佳人的闲情逸致;既有国破山河碎的七七事变,也有普通百姓牧羊砍柴的日常。一座老石桥就是一部历史。我先祖的故事湮没其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我还是为他骄傲。一次去北京开会,我专门趁空去了一趟卢沟桥。桥体壮美沧桑,十一孔连拱,哪一孔是先祖曾捐资修建过的,虽已无法得知,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先祖的做派,并没有让我觉得唐突,因为家风如斯,代代传承而已。
我们这一支赵姓族人,一世祖是北宋名臣赵抃。赵抃是浙江衢州人,字阅道,景祐进士,是宋初古文运动先驱赵湘的孙子。他从二十六岁入仕,先后历任县、府、朝官多职,累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四十五年。《宋史》有《赵抃传》,当时和包拯齐名,今《辞海》有他条目,在《辞源》等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语由他而生成,一个是“铁面御史”,一个是“一琴一鹤”。前者说他任殿中侍御史时,还只是个七品小官,却屡屡弹劾一些违法乱纪的高官显贵、皇亲国戚。其中,弹劾当朝宰相陈执中最为著名。当时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因为官职差别太大。朝廷不准,他就连上十二道本。朝廷大为恼火,严令他不准再奏。赵抃冒满门抄斩之险,又上第十三道本。这一次,他弹劾自己,奏章为《罪己书》,说陈执中德不配位,自己身为监察御史,却不能追究赃官,是为失职,请朝廷治罪。朝廷大窘,终于罢免了陈执中相位。此事震动朝野,齐赞他为“铁面御史”。另一个成语“一琴一鹤”,是说他外派四川任职时,不带家眷,只携一琴一鹤,匹马入蜀。到任后安边境、治水患、救灾民、正纲纪、平冤狱、兴教学,日行其事,夜必焚香告天,可知其自律修成,襟怀坦荡。任职期满回京时,不置一物,仍是一琴一鹤。不仅百姓百官由衷感佩,连神宗皇帝也赞他为官清廉:“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四川山高皇帝远,历来极难治理。赵抃先后四次被派往四川任职,解决难题。赵抃第一次入川渡一条江时,见江水至清,曰:“吾志如此江清白。”四川清白江由此得名,成都至今有青白江区。赵抃一生政绩无数,去世后,神宗皇帝闻讯,“辍朝一日”为之举哀,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后人称“清献公”。同朝晚辈苏轼奉旨为之撰写《赵清献公神道碑》(见《苏东坡全集》),苏轼一向敬重赵抃为人,倾心而作,竟成数千言,以历代圣贤比之。凡他做过官的地方,纷纷建祠纪念。赵抃和陆游先后在崇州(古蜀州)为官,深得民心,当地人曾建“赵陆公祠”,后改名“二贤祠”,至今仍在。时过千秋,直到前几年,崇州地方政府又建一座琴鹤广场,立赵抃牵马负琴引鹤铜像,以教育今日之官员。今年春天,由四川话剧院主创的大型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观众如潮,反响强烈。赵抃从政四十五年,七十二岁归隐家乡衢州。他之所以能在凶险的官场得以善终,并享誉千年,不是因为他处世圆滑,而是因为他为官清正,以浩然之气立于世间。赵抃为官以“中和之道”著称,把权力与善意相结合,他的铁面只对恶人,他的善意却广施下级和百姓。经他担保向朝廷举荐提拔的人,远比他弹劾的人多。他一直主张“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诚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赵公越州救灾记》中说:“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赵抃后裔人丁兴旺,支系繁多。后因种种原因,星散各地。据目前所知,赵抃后裔家谱有“琴鹤堂”,有“清献堂”。“琴鹤堂”源于一琴一鹤故事,“清献堂”源于神宗所赐的谥号。我们这一支是赵抃长子“岏”的后代,家谱标明为“古丰琴鹤堂”。据家谱记载,赵抃六世孙“什公”率族人于南宋末年迁居湖南隆回,建赵家垄。时元兵南侵,天下大乱。不久,其中一支族人又离开隆回。“因避元借居长清,其时姓字不欲著于人间。”就是说,因赵姓是宋室皇姓,担心株连被杀,逃往山东长清,隐姓埋名,生活了一百多年。直到“明太祖破元治定功成,永乐起靖难兵,叔侄辈随大兵南下”,想重回故里。因某种原因,其中十二世一支“友信公”和家人置留江苏徐州丰县,从此定居下来,初建永宁集,后改为赵集,筑墙立寨,修谱建祠,就是我现在的家乡,迄今六百多年,繁衍人口已近三万。从一世祖清献公赵抃到我这一辈已是第三十一世。丰县赵集和隆回赵家垄分属江苏和湖南,因历史上兵荒马乱,又相距遥远,音讯断绝,双方一直失联。直到前几年借助互联网才取得联系。之后,两地很快互派族人探访,对照家谱,竟全然相合。同为琴鹤堂子孙,一别七百多年,终于找到对方,双方族人抱头痛哭。
今年清明节,我带妻子和大女儿去浙江衢州,给一世祖清献公赵抃扫墓。赵抃故里在衢州北门外沙湾村,属于衢州市区。村前就是宽阔清澈的衢江。衢江是衢州的母亲河,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真是奇妙,虽是第一次来,地形地貌却似曾相识,完全没有陌生感。这也许是祖居地割不断的血脉记忆吧。
赵抃墓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同为赵抃三十一世孙赵瑞芳兄弟的陪同下,在墓前献花祭奠。又回市区瞻仰了始建于宋代的赵抃祠。站在村前的衢江边,内心无法平静。当年,先祖正是从这里走出,带着衢江的宽广情怀和清澈人品,为官立世,为后人传颂。作为后世子孙,唯有高山仰止,诚惶诚恐,不要玷污了他老人家千年美名。
湖南隆回县赵家垄,也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毕竟我现在家乡的先祖,是从那里迁出的。隆回县赵家垄的家谱上,还记录着我丰县赵集先祖的名字。真是天遂人愿!金秋十月,一天忽然接到湖南作家蔡测海兄的电话,邀我去湖南雪峰山溆浦县参加一个活动。我查了一下地图,溆浦和隆回竟是邻县,同在雪峰山中,不由大喜,遂欣然赴约。
这次活动邀请了不少著名作家,活动的名称是“雪峰山论美 与树结缘”,发起人是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老总陈黎明先生。说起陈先生,也是奇人一枚。他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收藏家,当过兵,转业后和几位战友先是搞了一个生态养殖公司,以养猪为主,居然做成“天蓬大元帅”,公司上市,他自己也成为湖南有名的富人。但不久,他却抛开原有公司,投资十几个亿,搞起了雪峰山生态保护、生态扶贫、生态开发旅游。目前还在大规模投入,收回遥遥无期。但他做得兴致勃勃。他说雪峰山延绵几百公里,是湖南人的“父山”,这座山有太多的传说、古迹和历史记忆,有巢氏、伏羲氏、炎帝、夏禹、屈原、刘禹锡、王昌龄、王阳明、魏源、成仿吾、陈天华、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等,或出生于此,或曾在这里留过足音。
10月11日,活动将近结束。当天下午,住进溆浦和隆回交界处的一座山中房舍里。这里距我祖居地隆回赵家垄更近了,心情不免有些急迫。陈先生知道我寻根问祖的事,非常热心,特意安排副总夏喜衡先生第二天陪我一同前往。次日天刚蒙蒙亮,隆回赵家垄的几位宗亲就驱车百里来接我了。这几位宗亲我都认识。前两年,他们曾代表隆回赵家垄去我家乡丰县赵集认亲,之后转道南京看我。这次相见分外亲切。早饭过后,匆匆上路。陈黎明先生一直雨中等在路边送行,让我很感动。一路上林木茂密,山道弯弯,车子颠得厉害,我的内心也翻腾得厉害。终于看到赵家垄了!鼓乐、鞭炮、礼花、横幅,宗亲们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我认祖归宗。从村口下车,接我的丁保叔就一直牵住我的手,同辈伯群弟和侄辈述清一直在后随护,仿佛怕我迷了路。沿途宗亲们不断向我热情招手,我也不断挥手致意,泪水止不住流下来。归来了!游子归故乡,原来是这样的亲密无间,七百年前仿佛是昨天,我们从来没有走远。丁保叔牵着我的手直奔祠堂。祠堂最高处悬一块立匾:“天水郡”,下头一块横匾:“琴鹤堂”。进得祠堂,正殿供奉着一世祖清献公赵抃的像。围拢来的一二百位宗亲,陪我一同举行了祭祀仪式。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之后,他们铺开宣纸,要求我留一幅字。于是我提笔写下几句话:“清献子孙走天涯,两担书卷三匹马,七百年后回故里,雪峰山下泪一把。”
认祖归宗,不忘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最重要的凝聚力。就像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都举行炎帝黄帝祭祀大典,正是数千年不变的血脉传承。也正是这种超强的凝聚力,才使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可以走遍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但胸膛里跳动的永远是一颗中国心。
(选自微信平台)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