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国安
今年初春柳芽吐绿的时节,我从千里之外的天津来到山清水秀的沂蒙山区,特地瞻仰了电视剧《沂蒙》中“沂蒙母亲”的原型人物王换于老人生前居住过的百年老屋。百年老屋坐落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一个十分平常的农家院落里,原本是拥有21间房子的大院落,因为岁月的剥蚀,目前仅仅保存了几间北房和厢房。就是这看似十分平常的百年老屋演绎出了沂蒙山区父老乡亲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传奇,就是这看似十分平常的百年老屋演绎出了“沂蒙母亲”的杰出代表王换于老人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
在百年老屋旁竖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撰写的《百年老屋赋》:“狭窄斯屋,容得下齐鲁山水。徐帅向前曾在望内发谋决策,从容指顾,一族卷收倭寇。罗帅荣桓曾于此运筹帷幄,伪军布阵,万全身出百重围。斯屋曾是山东根据地之心脏,各路将领你进我还。大娘呼老唤幼,罄其家有,犒军劳兵,日做八餐。三尺锅台,兢日滚烫。一缕炊烟,昼夜飘散……”
时光闪回到80年前的1939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纵机关首长徐向前、罗荣桓、朱瑞等率部来到沂南建立抗日根据地,进驻了东辛庄一带的村庄。时任东辛庄村妇救会长的王换于家的老屋就成了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纵首长办公、食宿的地方。
当时,由于生活物资匮乏,抗日政府和部队干部的孩子都饿得面黄肌瘦,许多还在哺乳期的孩子更是饿得嗷嗷待哺,王换于看到这个情况后就向徐向前元帅建议说:“要赶快把孩子集中起来,我来照顾他们,没有奶水吃的得赶紧找奶娘,这样孩子才能活下去,打起仗来也好掩护。”于是,王换于办起了战时托儿所,第一批转来了27个孩子,后来又接收了27个孩子,总共接收了80多个,当时这些孩子最大的7—8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这些孩子中有徐向前和罗荣桓元帅的女儿。由于兵荒马乱和粮食低产,大人们都吃不饱,也没有多少奶水喂养孩子。王换于踮着一双小脚挨村挨户地打听,谁家的孩子夭折了,就动员孩子的母亲不要把奶水退回去,把战时托儿所需要哺乳的孩子送给这位母亲喂养。她有一次去看望在邻村寄养的孩子,瘦得不像样子,她一阵心酸,就将这个孩子抱回了家。当时,她的两个儿媳正在哺乳期,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喂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奶水已经不够吃。王换于毅然决然地对两个儿媳说:“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后代,咱家的孩子磕打死了,还可以再生,烈士的孩子死了,他们就断了根儿了。咱豁上命也得给他们保住根儿呀!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水留给这些孩子吃吧。”由于物质营养缺乏,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几个月都先后饿死了。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在王换于及其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都得到了健康的成长。
当年,在这座百年老屋的南屋,王换于作为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人、著名抗日将领朱瑞和夫人陈若克男女双方的“母亲”为他们夫妻举办了简朴的婚礼。1941年冬,身怀重孕的陈若克在参加对日寇的反围击战中,不幸被俘,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以烈士“母亲”的名义,领回了陈若克母女的遗体,卖了自家的三亩地,为陈若克母女买了最好的寿衣和棺木,将母女俩的遗骸悄悄埋葬在自家的菜地里……
1941年11月的一天下午,依汶村的农民王洪山推着独轮小车,把一名重伤员送到了王换于家里。只见这位伤员浑身血肉模糊,前胸、后背和四肢的皮肉都像烙熟了一样,只剩下一口气了。王换于和儿媳张淑贞立即进行抢救。经过数天悉心救治,这位伤员终于睁开了眼睛。这时,她们才认出是以前曾在家里住过的大众日报社干部毕铁华(后改名白铁华)。原来他是到依汶村察看大众日报社埋藏的印刷材料等物资时,不幸陷入日寇魔掌。残暴的日寇用点燃的香火在他身上一点一点地灼烧,并用烧红了的铁锨烙他的身体,他身上80%的皮肉被烙煳了,依然没有从他嘴中得到一点东西。后来认为被烙死了,就把他扔到了荒郊野外……为了给他治伤,王换于刚开始用蜂蜜涂抹疗伤,但不见效果。听说獾油拌头发灰能治烙伤,就找到一家猎户买了一只獾,熬成獾油,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烧成灰,给他搽敷。王换于的儿媳张淑贞回忆说:“后来又听说‘老鼠油’是专治烧伤的特效药,我们又想办法弄来了。除了这些土法子,还有就是蛤蟆草啊、车折子啊,都是消炎的嘛,给他熬水喝,也给他洗伤口。一直到第二年割完麦子,他才好得差不多了。”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每当家乡附近发生战斗,王换于和儿媳张淑贞就冒着战火的硝烟去战场查找受伤的八路军官兵,争分夺秒地抢救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在硝烟未尽的战场中抢救受伤的八路军官兵,她们经常被流弹划伤皮肉,鲜血流淌,王换于的头发曾经被流弹扫去一绺绺,她和儿媳张淑贞的衣服上留下了弹孔一处处……
2003年,沂南县政府修建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正式开馆,来自当年战地托儿所的“孩子”和当年被救治的伤员长跪在王换于老人的铜像前,泪流满面地大声喊道:“老娘啊,我们来看望您啦!”
一年年花红柳绿,一岁岁春夏秋冬,掐指算来,王换于老人这位的伟大的“沂蒙母亲”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30年了……虽然岁月的剥蚀使这座百年老屋的面貌显得陈旧古朴,虽然时间的流逝使这座百年老屋的传奇逐渐成为历史。但是,岁月的剥蚀和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磨灭人们对“沂蒙母亲”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的永恒感怀;岁月的剥蚀和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磨灭历史对百年老屋创造的历史传奇的永恒铭记。恰如《百年老屋赋》所颂:“沂蒙母亲,至仁至义,至慈至善。百年老屋,谁言低陋,谁言狭窄?……呜呼,百年老屋,精神摩天!”
(选自《通世智库》新媒体公众号)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