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287、苏东坡的山药粥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美食家苏东坡的这首诗,独罢令人口舌生津。


其中“金齑鲙”即是江南鲈鱼脍,“八九月霜下时收鲈三尺以下,劈作脍,浸布包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拌令匀。霜鲈肉白如雪,且不作腥,谓之金齑玉脍,东南佳味”(明高濂《遵生八笺》)。


西晋张季鹰在洛,见秋风起,想起故乡这道鲈鱼脍的味道,便辞官归去。然而,即使这道千古留香的“金齑鲙”,在东坡眼里,也无法与自己的“东坡玉糁羹”相提并论。


只是所谓玉糁羹,究竟是何山珍海味,能得坡公如此青眼?


且看此诗诗题,题目较长,如同小序:《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原来,这道美味的原材料竟然是山芋!是忽出新意的“过子”——苏轼小儿子苏过亲手烹制的。山芋,旧称山薯,避宋英宗赵曙讳改称山芋,其实就是后世的山药。


当时苏轼身在天涯海角的海南,担任他一生中最小的官职琼州别驾,被安置在昌化军(儋州),属于大宋最偏远的“远恶军州”。


苏轼父子因是流放之人,被逐出官舍,不得食官粮,也只好以山药为主食,生活清苦。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信里感叹:“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答程天侔书》)


“食无肉”让无肉不欢的东坡,不得不尝试吃薰鼠、烧蝙蝠等奇葩肉食,然而全吐了,后来吃烤青蛙才勉强下咽。“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闻子由瘦》)此时,估计他做梦都会梦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何止是肉,“北船不到米如珠”,连大米也吃不上,只能天天吃当地主食山药。


小儿子苏过陪伴在苏轼身边,看父亲日渐消瘦,又无可奈何,一日忽发奇想,用北方做羹的方法烹制山药,味道竟然让苏轼赞不绝口。


苏轼爱吃羹,苏诗中提到的羹不下十余种,比如在陕西吃到的西北风味羊肉羹,“秦烹有羊羹”(《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在密州吃到海鲜特色的黄花鱼羹,“故人馈我玉叶羹”;在黄州寺庙里吃的荠菜羹,“强为僧舍煮山羹”(《次韵子由种菜就旱不生》);惠州边看书边吃的黎菜羹,“黎羹对书史”(《初秋寄子由》)。


在海南吃到儿子亲手烹制的山药羹,却是他一生最美味的食物,他兴致勃勃地写诗纪念,并取名为“东坡玉糁羹”。


苏轼居儋州,是戴罪之身,“不得署理官事”,然而东坡并未“一身逍遥”,他目睹海南民生艰难、民智不启,不禁感叹大宋开科取士已逾百年,海南全岛竟无一进士。于是在自己的茅舍开馆授徒,没有书籍便自己编写教材,孜孜不倦,分文不收。方圆几百里的百姓纷纷把子弟送来,百姓穷苦,没有束脩,便送来自家酿造的酒。苏轼很开心,把教书茅舍命名为“载酒堂”,还写诗说“子瞻谪海南,寄傲古儋州。儋人喜见之,载酒从之游”。从此海南文教蔚然,数年之后,苏轼的学生便有进士及第者。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苏东坡却是“穷亦兼济天下”,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却一边喝着山药粥,一边实践着自己的理想,用一己之力造福百姓。《儋州县志》记下了这样一笔:“苏文忠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


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苏轼离开儋州北归,当地士民含泪相送,苏轼也深情写诗告别:“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别海南黎民表》)


这首离别诗也是如此真诚,一如东坡坦荡的襟怀,“知君不再见”,年近古稀,万里归去,今生与诸君不可能再见了。“我本儋耳人”却是视这个“蛮荒之地”为自己的故乡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如是说。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