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诗人周密晚年寓居之地,在杭州钱塘门外癸辛街。据说昔日陆放翁亦住此处,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周密在宋朝做过一任义乌知县,入元后归隐江湖,专心著述。他正在写《武林旧事》,追忆临安风物,记录典章故事。书成,掩卷感叹,“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
而他的朋友赵孟瞓此时正值壮岁,他是宋太祖后裔,为人慷慨豪迈,时人称之“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二人风格大不相同,一如云中之龙,一如林中之鹤,却结为忘年之交。在客居大都的日子,赵孟瞓常写诗寄给周密,诉说思乡之情,“三年谩仕尚书郎,梦寐无时不故乡。输与钱塘周老子,浩然斋里坐焚香”(《部中暮归寄周公谨》)。他视周密为人生难得之知己,“平生知我者,颇亦似公否?”(《次韵周公谨见赠》)。
元贞元年(1295年)的冬天,赵孟瞓终于回到了江南。“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人在杭州重逢。那个雪夜,周密一边高兴地为他煎茶,一边向他感慨“青灯永夜,时一展卷,恍然类昨日事,而一时朋游沦落,如晨星霜叶,而余亦老矣”。是啊,周夫子真的老了。赵孟瞓无言以对。忽然他想起路过齐州时看过的山水,于是说:“夫子,我说说你的故乡吧。”
周密祖籍齐州,虽从未去过齐地,却常自称齐人。他写过一本名叫《齐东野语》的笔记,在自序里说“余世为齐人,居历山下,或居华不注之阳”。历下周氏是当地书香世家,他的祖先周芳是个隐士,隐居在齐州历山,过着悠然的耕读生活,曾祖父周秘出来做官,政声颇好,子弟也都嗜书好学。靖康年间,天下大乱,周家抛掉一切,告别故土,向着南方,“独逃空谷,昼伏宵行”,千辛万苦才到江南,寄居湖州铁观音寺。遂定居于此,到周密已然是第四代了。然而,他们却并未忘掉齐州。在书里,晚年的周密回忆幼时吃饭的场景,父亲总是先朝着北方洒一杯酒,小周密问他为何如此,他摸了摸孩子的头顶,说:“我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也。”周密回忆这段往事,写道“童而受之,白首未忘”。
此刻,周密正在倾听赵孟瞓讲述齐州风土,赵说:“历下最有名的山是华不注山。”周密点点头:“我在《左传》里读过,吾家即在山之阳。李太白去过,‘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赵笑着说:“是啊,那座山孤峰峻拔,是齐州胜景,而最奇的是,其旁还有一座鹊山,却是珠圆玉润,二山隔水相对,相得益彰,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啊。”周密站起身来,看着窗外,若有所思。片刻,他摇摇头说:“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了。”赵听了,愣了一下,随即仰天大笑。周问:“子昂何故发笑?”赵收住笑容,认真地说:“夫子,我会让你看到的。”
三天之后,赵孟瞓又来拜访周密。他双手捧着一把卷轴,呈给周密。周展卷一看,是一幅山水画,远山含黛,山头皆作青绿,空林萧疏,笔墨淡然,细看还有草堂结庐于山下,渔舟轻摇于水中,羊群闲步,芦苇随风,一派山中秋色。
周密只看了一眼,泪就下来了,他说:“子昂,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是我见过的齐州,在我的梦里。”
此图即赵孟瞓《鹊华秋色图》。越三年,周密死,子孙货之,以谋稻粱。遂流落江湖,辗转于江南商贾之手。后三百年,明人董其昌得之,叹曰:“此为子昂一生得意笔。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可谓知音之言。明季鼎革,被裹北上,纳兰明珠得之,其子性德尝于渌水亭置酒高会,邀友辈共赏之,朱彝尊亦预焉。后明珠事败,没入宫禁。乾隆南巡,道济南,登山临水,见风景不殊,遂忆此图,遣人取之,叹赏终日。
今人观此图,见题跋满纸,唯周密不曾题一字,岂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谓也?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