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397、袁世凯路径

1898年9月18日,39岁的袁世凯面临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这一天,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去法华寺夜访袁,向后者透露了慈禧联合荣禄,要废除光绪的信息;并说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等。此前,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一百来天。光绪皇帝的种种举措,大超慈禧的期待。他令康有为进呈《波兰分灭记》《列国政要比较表》,召见谭嗣同,并命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以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试图对现行体制大动干戈;皇帝甚至拟开懋勤殿——设立政治改革中心,设顾问官,请日本前首相、明治维新的重要角色伊藤博文担任大清改革顾问。所有这些,都是慈禧所不能容忍的。她和光绪皇帝的决裂,已迫在眉睫。


不过对9月18日的袁世凯来说,选择还是艰难的。虽然皇帝曾经召令时为直隶按察使的袁世凯来京陛见,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又在此前一天也就是9月17日,由于事情紧急,光绪再次召见袁世凯,命他与直隶总督荣禄各办各事——皇帝让袁世凯站队的意图非常明显,但袁世凯不能不首鼠两端。因为这既是决定他命运的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运。原因很简单。袁世凯自1895年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后,他所统领的部队被称之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并渐渐发展为清末陆军主力,谭嗣同当时的建议是劝袁世凯兵变,出兵包围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以控制燕京政局。袁世凯如果选择走这条路的话,毫无疑问他会成为戊戌变法的功臣,帝国的国运或许也将为之一变。


但袁世凯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向荣禄告密,也就是倒向慈禧一方。据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披露:1898年9月19日黎明时分,得知内情的慈禧冲进光绪的寝宫,将书几上的所有章疏奏折一把捋走,留下的恶言是骂光绪“忘恩负义”:“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


随后光绪被囚禁,慈禧再次掌权。虽然在1901年后,慈禧开始新政,可三年后日俄战争爆发,帝国从此失去稳健改革的战略机遇期。随后慈禧匆忙展开的宪政改革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差来消化震荡,一些帝国的异数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中国逐步走向乱局——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拜袁世凯所赐。而国运的跌宕也与袁世凯个人仕途的上升纠结在一起。1899年12月6日,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1901年,因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疆臣之首,北洋之主。1907年袁世凯调入中央,任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


宣统三年,袁世凯面临他生命中的第二次重大选择。这一年10月10日,一起标志性事件在武昌发生。革命了,改朝换代了,孙中山多年的苦心经营在这一刻开花结果。继10月11日武昌独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毫无疑问,清帝国最后时光的主角或者说影响力人物应该是袁世凯。自从宣统元年(1909年)他被解职回到河南安阳的洹上村终日垂钓后,帝国政治格局里似乎再没有他的位置。但是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二十三日,一道谕令将袁世凯重新拉回帝国舞台中央,让他长袖善舞了。该谕令补授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并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以及各路援军均归该督节制调遣。那么,袁世凯是怎么反应的?危难时刻,袁世凯没有选择充当帝国的救火队长,而是想当主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他的底牌是有西方人的支持——西方人也想在这个国家寻找一个新的利益代言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接下来,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的建议,并提出停战、清帝退位、袁世凯为总统三项条件。而南京临时政府也不是铁板一块,临时政府里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面对驶进长江里的英、美、德、日各国军舰时,纷纷认为帝国未来大总统“非袁莫属”。


当然对袁世凯来说,重要的是宣统皇帝必须让位。就在这样的时刻,一篇影响历史的奏文出笼了。袁世凯在他写的这份奏文中冠冕堂皇地宣称:“环球各国,不外君主、民主两端,民主如尧舜禅让,乃察民心之所归,迥非历代亡国可比。”暗示清帝可以体面地引退。


这是宣统三年(1911年)年底,与袁世凯奏文同时出现的一个事实是——有四十六个军人联名上奏了。他们是湖广总督段祺瑞、提督张勋等。联名上奏的内容是: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这样的联名上奏几乎称得上是兵谏了,正如历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评论的那样——“段氏通电实不啻满清二百六十八年天下之催命符”,而此次兵谏的幕后操盘手正是袁世凯。


妥协就此达成,大清帝国的命运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它没有交到革命党人手里,而是交给了袁世凯。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爱新觉罗王朝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溥仪在当了三年零两个半月的皇帝之后宣布退位。


袁世凯的第三个选择是在1915年进行的。此前作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的他突然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推出新的“袁记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所幸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逼迫袁世凯在1916年3月宣布退位,同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袁世凯人生中的第三个选择只得以未遂告终,中国的国运有惊无险,大江东去。但也正因为袁世凯的搅局或者说反复无常,导致民国年代波折重重,主义纷出。“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表现,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深刻影响了近现代国人的命运。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袁世凯的三个人生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从配角走向主角的历史人物,他的一念一行其实与我们干系颇大。此人不一定时时处处都可以成事,但无论事成与事败,中国近代史的轨迹,就这样被他歪歪扭扭地踩成了。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