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456、山林之恋

有了唐代的开疆拓边,也就有了版图的大幅度扩张,国土的大面积扩大,后代国人常常会以此为自豪。然而,身处征战连年的唐代诗人却不这样看。唐代的边塞诗,征夫怨妇诗,充满的并不只是征战的豪情,也有怨气冲天。


颍川人王建,大历十年及第。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从军塞上,弓剑不离身,枕戈待旦。他是带兵的司马,儒将,他亲身经历了战争,他的诗却不歌颂战争,不奏战争颂歌,不写凯歌以还,他连立功回朝凌烟画像的抱负都不那么展露,他是个没有野心的将军,而只是一个悲恤生命忧愁满腹的诗人。他从军数年后归来,便卜居咸阳原上,与友人诗酒唱和,过起了他寻常诗人的日子。


王建的诗实在是并不寻常的,他的诗名是低于他的成就了。一般读诗的人,会记得他的《新嫁娘词三首》中“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不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细致入微,新嫁娘的小心和聪慧尽现诗中。读这样的诗,你很难想象作者会是一位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将军。优秀诗人总会有他的丰富性,不可简单视之。


王建写征战的诗,一般读者不大留心,好多诗评家、诗选家也会忽略,选本和评论都不大涉及。王建的《古从军》,“金疮在肢节,相与拔箭镞。闻道西凉州,家家妇女哭。”写战争的残酷不在战场,而在后方,更有惨切的动人力量。他的《远征归》“但令不征戍,暗镜生重光”的祈盼,也令人怦然心动。《思远人》“岁月自有念,谁令长在边”的怨妇思归,也有了新的内容,哀怨的追问有了深刻的指向,不是泛泛的怨妇思夫之作了。他的《闻故人自征戍回》,“尔弟修废枥,尔母缝新裳。恍恍恐不真,犹未苦承望。每日空出城,畏渴携壶浆。”家人盼归的忙乱中有周到,有细微,亦有恐慌,那是思盼日久而造下的心理状态,由诗人体贴入微地书写出来了。哪里只是家人盼望征人归来呢?远征的兵士望乡,也切切动人。“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垅头树。”(《垅头水》)一步三回头的征戍,这样的开疆拓边,于生民于百姓究竟有多少意义?


王建反战的态度是果决的,没有调和的余地。“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辽东行》)这里不只是消极厌战,而是坚决反战了。也许难以想象,这会是带兵征战的将军写出来的诗;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过带兵征战的经历,看到过那么多生命死伤在刀剑之下,王建才写出了这样的诗篇。


对于战争的结果,王建看到的还不只是战场死伤,也不只是国土增大,他看到的更为深远。《凉州行》写“万里征人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是那么早地写到了民族融合了,他比后代以至于当今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远为高远和深刻。“远征海稻供边食,岂如多种边头地。”(《水运行)水运征粮,送往边地,供征戍,供争战,哪里及得上多种一点边头土地呢?须知“去年六月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了。杜甫之后,我们终于又从王建这里听到民间疾苦的声音了。


细细品味起来,王建的确好多地方很像杜甫。杜甫曾有过多首思念弟弟们的诗,不说套话,有真切的思念;王建也有《留别舍弟》,有实实在在的内容,非一般应酬送人的诗可比。“出门念衣单,草木当穷秋。”“岁暮当归来,慎莫怀远游。”殷殷叮咛,不务空谈。他写《坯屋》,也像杜甫的此类生活小诗一样,质朴切实地说出生活的道理:“若当君子住,一日还修饰。必使换椽楹,先须拉端直。永令雀与鼠,无处求栖息。”这样的生活小诗,实在比一些套话空话的应酬要好,也胜过了大话满篇的颂歌。王建这样的诗还有《秋千词》《戴胜词》《赛神曲》《开池得古钗》等。“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秋千词》)“当时堕地觅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开池得古钗》)写风情,写女儿情状,写生活的真切面貌,自是引人心动的好诗。他的《田家留客》“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细微如此;他的《伤邻家鹦鹉词》“此禽有志女有灵,定为连理相并生”,由人而鸟,哀哀恳恳;他的《水夫谣》“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都是久违的杜甫遗韵,殊为难得。


实在可惜,长久以来,王建和他的诗被忽略了。盛唐过后,李白、杜甫那一代诗人之后,唐诗人好多流于平庸了。王建自不可与盛唐那些大诗人比肩,但他不甘平庸有内容有新意的努力,着实值得重视。读多了别人的那些应酬诗,即便技术上再娴熟,声韵再流畅和谐,不犯声病,也会生腻的,这时候多么渴望来一点变化,来一点突破,哪怕没有诗史意义上的里程碑意义,能够让人为之一振也好。王建的意义,正在于此。


司马将兵从军塞上的王建,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所镜”“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镜听词》)的细腻;有“去愿车轮迟,回思马蹄速”(《远将行》)的体贴;有“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报言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空城雀》)的呵护叮咛;也有“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的不平愤激。王建的诗到达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丰富性绝非那些仅仅应酬唱和的风雅诗人可比,他是有民生民情在心的。


王建由边塞而水乡,由山野而庙堂,生死交替,兴衰存亡,他关心的何止一端。“武帝去来罗袖尽,野花黄蝶领春风”(《过绮岫宫》)的今昔之感,“去时留下霓裳曲,终是离宫别馆声”(《霓裳曲十首》)的兴亡之慨,“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号长生”(《晓望华清宫》)深刻的讽刺,“吴王别殿绕江水,后宫不开美人死”(《古宫怨》)深长的哀怨,都是这个时期难得的好诗,对当代以至于后代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故行宫》),过往的繁华连同衰败一起,还是那样令人怀念,搁置不下;那是什么道理呢?白头宫女,依依不舍的是那曾经的奢华呢,还是那逝而不再的青春呢?在她们青春大好时,她们真的有那么多值得回想的宠幸吗?看来,最让人放不下的,还是那一去不回的如水年华吧。岂止宫女,民间老妇,也会叹镜而哀,“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老妇叹镜》),那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哀叹啊。这时候再看《送衣曲》,“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悲切至极,又怎么还能唱出送征人出战的“壮歌”呢?《北邙行》还有“旧墓人家归葬多”,生命的终极悲剧等在那里;“谁家碑石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又有什么用呢?可惜活着的人并不觉悟,仍然“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坟墓修成一座大山,一座宫殿,里面葬埋的依然是一具朽骨。皇家的大墓与百姓的坟丘都是一样的,并无二致。


也许正因为看透了生命的最终归宿,刘商才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吧。徐州彭城人刘商,性好饮酒,却苦于家贫。他进士及第,贞元年间也曾出仕为官,做过比部员外郎,改虞部员外郎。数年后,还升迁为校兵部郎中,后出为汴州观察判官,但他辞疾挂印,又归旧业了。他虽贫苦,却曾“对花临月,悠然独酌,亢音长谣,放适自遂”,并赋诗抒怀道:“春草秋风老此身,一飘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他是看透了生命的最终归宿,又不肯“属人”看人家的脸色为官行事吧。历代官员,为宦生涯中从官家那里得到了普通百姓得不到的优渥待遇,可是他们的苦楚也只有他们亲历了才会知道。“为五斗米折腰”,个中滋味,恐怕也难为外人道,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羡慕陶渊明了。可是,真正能挂冠而去的,还是少而又少。


辞官不做的刘商连皇家的奢华都看透了,他怎么还会孜孜以求呢?《铜雀妓》“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红颜泪纵横,调弦向空屋。举头君不在,惟见西陵木。”皇家生生死死放不下的欲望,留下的只是红粉长泪,西陵古木。难填的欲壑把如山的陵墓填进去仍不能填平。铜雀台上铜雀去,寄托了代代诗人多少感怀,多少慨叹,还是不能让世人的心醒悟起来,越是巨宦高官,越是如此。


刘商是把这一切看透了,其实也就是看淡了。“盛德高名总是空,神明福善大朦胧。”(《同诸子哭张元易》)面对了友人的逝去,觉悟得自会更加彻底。可是他在诗末仍有遗憾:“伯道共悲无后嗣,孀妻老母断根蓬。”他放不下的还是寻常人家的人间情怀。看来,他只要做了诗人,要想完全抛却人间情怀,是不大容易做到的,尽管他会把道理想得很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实际做起来又是一回事,不能等观的。齐生死的庄子,妻子死了以后,他鼓盆而歌,好像是通达解脱了,其实何尝不是故作张致?真正“齐”了生死,那也不必鼓什么盆,歌什么歌。刘商挂牵的也是生命的存在与消亡吧,那到底是难以完全放下的。


自然的死亡,刘商还要悲叹孀妻老母如断根飘蓬,无子嗣延续下生命,那人为的悲剧生命的杀戮呢?“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行营即事》)刘商对战争的批判,就完全离开了江山社稷国土边陲这些滥俗的主题,而只是着眼于“杀人”了。这样的将军,这样的宝剑,又遑论什么立功啊,画像凌烟啊!


“孤云更入深山去,人绝音书雁自飞。”(《移居深山谢别亲故》)刘商绝尘而去是注定的。人间烟火纵有值得留恋处,然而,只要人间还有诗人不能够容忍的杀伐、争斗和污浊,他就不会长此居留。刘商“后隐义兴胡父渚,结侣幽人,世传冲虚而去,可谓江海冥灭,山林长住者矣”(《唐才子传》)。山林,那是多少诗人向往而终难决绝而往的所在啊。山林之恋,在这个意义上,也是“苦恋”。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