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458、男儿有泪

权德舆不是中唐的重要诗人,但他却是朝廷重臣,一任宰相。侍奉在皇帝左右,权德舆不能不“奉和应制”作谀诗。“锡宴朝野洽,追欢尧舜情。”(《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韶光雪初霁,圣藻风自薰。”(《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权德舆的谀诗也是常见谀诗中的套话,无所谓好些,也无所谓更坏,反正就是拍皇帝的马屁,把什么样的朝代也称为“盛世”就是了,哪怕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皇帝赏赐的筵席上终究是山珍海味,皇宫里终究是暖风吹拂,仙袂飘飘。


看来,权德舆属于那种老成持重比较宽厚的高官。他未冠,即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此后一再升迁,直到官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适逢李吉甫再度秉政,皇帝又自用李绛。遇到朝廷上议论各异时,权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权德舆是不置可否不敢明确表明态度了,因此他又被贬官,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他再度被起用,为刑部尚书,已经距他的生命终点不远了。皇权之下的官,原来也并不好做的,秉正直谏不行,莫衷一是也不行,一切都要取决于皇帝一个人是不是高兴。


也许是朝廷上的趋伏奔走并不舒心吧,权德舆便一再地表达他向慕静处的心愿:“静看云起灭,闲望鸟飞翻。”(《暮春闲居示同志》)“稍知名是累,日与静相观。”(《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他年未满四十,却体生多病了;不过,他于病中得到的却是另一番感受:“唯思曲肱枕,搔首掷华缨。”他《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却抒发了一种谐趣:“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牵衣裳。”朝廷重臣,居然是这般自然自适了;卸下了朝服冠冕,原来可以这般轻狂。于是,权德舆《酬赵尚书杏花园下醉后见寄》中“鹤发杏花相映好,羡君终日醉如泥”的表白,大约就不是应酬的假话了。


不过,权德舆还是不能学陶渊明挂冠而去,他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痛苦,他在仕途上虽有坎坷,却没有致命的打击,他的升迁贬谪,在官员诗人中是太寻常的,算不了什么。所以,他在《放歌行》中才会流露他那光宗耀祖的得意:“一身自乐何足言,九族为荣真可羡。”想一想庙堂之上皇宫之内的饮宴夜乐,实在是令人难忘的:“银烛煌煌夜将久,侍婢金罍泻春酒。春酒盛来琥珀光,暗闻兰麝几般香。乍看皓腕映罗袖,微听清歌发杏梁。”布衣平民,草野之间,几曾有过此等醇酒美人琥珀兰麝的享受?权德舆的沉醉迷恋远胜于儿孙牵衣的乐趣了。“罢朝鸣珮骤归鞍,今日还同昨日欢。岁岁年年恣游宴,出门满路光辉遍。”他期望着这种日子能够岁岁年年永不止息。然而,生命有限,时不我待,“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晚了,可就没有日子了,要出名要荣贵还要趁早。权德舆的这首《放歌行》不掩饰,不吞吐,直陈胸怀,情绪饱满而热烈,词采赡丽,是权德舆的一首好诗,有涉于“权”,值得好好品味。


权德舆也是性情中人,朝堂之上,冠带朝笏,把他的真性情遮盖了。他谒苏小小墓,对一代名妓寄托的情感真的不像宰相所为:“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寻。”“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苏小小墓》)宰相的伤心,原来还是诗人的感怀,男人的伤情。他的《玉台体十二首》,“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破颜君莫怪,娇小不禁羞。”写女人情态,宛然可爱,却不轻薄。权德舆其实也是个易动感情的人,并不是那种板起脸来端着架子的宰相。他《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板修书之际口号酬赠》,“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就不是无情的高官能够“口号”出来的。他荷衣杖第,出蓬荜而浩歌,歌的竟是“我心独何为,万虑萦中肠。履道身未泰,主家谋不臧。”原来权德舆也并不只是为官得意,他也愁肠满怀,只因为履道不成,“主家”并不是理想中的“主家”。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即便做了高官,他也丢不下诗人的衷肠。那是诗人的命数,注定了的。


然而,皇权之下,诗人,文人,似乎也只有一条路可走,进士及第,走向朝廷,由此实现他们修齐治平的理想。权德舆自然深通此理,他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还要引导奖掖他人走上这样的道路。贞元中,权德舆奉诏考定贤良,草泽之士升名者十七人。他为礼部侍郎时,擢进士第者七十有二。“鸾凤杞梓,举集其门,登辅相之位者前后十人”(《唐诗纪事》)。权德舆位极人臣,能够如此举贤荐能,即便他是在为皇家网罗人才,要帮助皇家引天下士子尽入彀中,也是贤良之举。


羊士谔没有做到权德舆那样的高官,他也与权德舆的性格不同。贞元元年六月,任宣州巡官的羊士谔被贬为汀州宁化县尉。当时,羊士谔因公事进京,正值王叔文改革,朋党相煽,羊士谔颇不能平,公言其非。王叔文闻听大怒,欲下诏斩之,宰相韦执谊以为不可,又令杖杀之,又不可,于是再贬官。羊士谔是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宁为一士之谔谔,而不为千人之唯唯了。羊士谔的选择,决定了他在仕途上不会亨通。耿介之士,为自己设置了障碍。


羊士谔走上仕途,是情愿,又好像是不得已的。他早年曾游女几山,有过卜隐之志,“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直到后来,鬓发已斑了,他的归隐之心仍未放下,“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春望》)不过,“勋名相迫”(《唐才子传》),也就是权德舆《放歌行》所道“一身自乐何足言,九族为荣真可羡”的功名利禄太具诱惑力了,羊士谔还是没有归入林泉,而走向了庙堂。


可惜羊士谔的个性决定了,他的选择并不能令其得到他期望得到的那一切。他的一生,都要在归隐与致仕的矛盾中度过,倍受煎熬。他《郡斋读经》,“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似乎是后悔了;他《酬卢司马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渴望着“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可是他《巴南郡斋雨中偶看长历是日小雪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缅怀朝紫陌,曾是洒朱轮”,“明廷犹咫尺,高咏愧巴人”,还是对庙堂之上寄寓了深深的期望。


羊士谔也是有济世之怀的,只是朝廷始终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因为惹恼了王叔文而遭贬。后来受知于李志甫,又与官至刑部郎中的吕温友善,被荐为御史,曾为资州刺史,但终于没有怎么显赫过。他的政治理想在《贺州宴行营回将》中流露过一二:“元戎静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那是边境安宁不再用兵不再征战的期待。他在野望、泛舟、看花、登楼等诗中抒写的山水明丽花笛清宁的意境,是他永远放不下而又不得居留的归隐之乡,像一个梦一样,挥之不去,可望而不可即。


相形之下,杨巨源便没有羊士谔那种勋名交迫与归隐林泉矛盾纠结的痛苦了。杨巨源仕途顺利,没有跌宕,为官吟诗,都是平和的。他《大堤曲》为二八婵娟心伤,怜惜“珍簟华灯夕阳后,当垆理瑟矜纤手”,悯恤美妙女子“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在《杨花落》中为红英落尽而感伤,由物及人,写女儿情态,“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裙承不着”,皆是一般多情诗人都会有的伤春惜花之情,没有多少奇崛之处。他的《月宫词》,是他七言歌行中的优秀诗作,流丽明朗,“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皎皎苍苍千里同,穿烟飘叶九门通。”是写月光的好诗句,读来只觉月华满目,隐隐有一种飒飒凉气。“复值君王事欢宴,宫女三千一时见。”“若共心赏风流夜,那比高高太液前。”由月宫而及皇宫,我们便明白了那飒飒凉气来自那里了。杨巨源的心中原来也并不都是做官的志得意满,他的心底深处也有一份苍凉在。


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而得名,那还不是完诗,而只是散句,曾得到白居易称赏:“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诗人间惺惺相惜,原也在情理之中。杨巨源的官做得平稳,他没有遭受贬谪流离,他的诗中苍凉的底子是诗人所固有的。他《长城闻笛》“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的英雄暮年,《赠邻家老将》“十年依蓐食,万里带金疮”,“空余孤剑在,开匣一沾裳”的悽怆体恤,自是好诗人应有的悲悯情怀,是为诗者不可或缺的。


《唐诗纪事》曰:“巨源在元和时,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功夫颇深,旦暮吟咏不辍。年老头摇,人言吟诗所致。”旦暮吟咏不辍的诗人留下的诗作却不多,年老头摇,说是吟诗所致,恐怕也是夸张了。不过,杨巨源作诗勤苦颇下功夫,大约也是真的。他是善写女儿情态的,《名姝咏》“怕重愁拈镜,怜轻喜曳罗”,名姝丽媛的娇情娜态是不无夸张地活画出来了。他的七言绝句写得尤好,《城东早春》“诗家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众多选本都会选入,是可以吟味的好绝句。


如果不是曾经聘李商隐为幕僚,令狐楚差不多就被人遗忘了。据《全唐传》人物小传介绍,令狐楚是写得好文章的。他贞元七年及第,由太原掌书记至判官。当朝皇帝德宗好文,“每有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唐代设置的掌书记,为从八品官阶,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比七品县令还要低一级的小官写出的奏章,竟能被皇帝辨出,得到天子称赏,至少,令狐楚的文笔有他的精到之处,非一般县衙的刀笔吏可比。令狐楚为官,有升迁,也有贬谪,敬宗时,做到了户部尚书,后又召为吏部尚书,宪宗时当过宰相,是朝廷重臣了。在中唐晚期的“牛李党争”中,令狐楚属于“牛党”,他把李商隐引进幕府,也许有为“牛党”罗致人才的用意,不过,他到底为一代杰出诗人提供过栖息之地,不可谓无功。至于李商隐因此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党争网罗中,深受其害,那又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了。


令狐楚似乎对时令的变化十分敏感,他伤秋而又伤春,写过《立秋日悲怀》,“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衰。”再写《立秋日》,“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到了立春,他又在《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衙推》中写道:“每听塞笳离梦断,时窥清鉴旅愁多。”时序物华,在令狐楚那里都能够触发感伤悲怀。原来在朝廷重臣的内心,也有一处柔软薄脆,会一触即发的。他作《塞下曲二首》,“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写《相思河》,“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洲作碧波。”都会让人忘了他的高官身份,命臣权重。他的《年少行四首》,“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写少年豪气,则是另一个令狐楚了。他的《游晋祠上李逢吉相公》写道,“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令狐楚如果真的如诗中所言,会相思下泪,那么,他便是可以信赖的。男儿有泪固然不可轻弹,但是,没有泪的男儿却是不可依托的,因为他心中没有温软处。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