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在《全唐诗》中只存诗六首,却有一首传诵下来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流畅明丽,过目可诵,也不费解,明白如话,却是好诗。看来,好诗并不需要晦奥难解,故作高深。
这首绝句缘于一段故事。崔护曾举进士不第,心情自然不好,清明独游都城南,近村居,见花木丛莽。崔护上前叩门久之,有女子由门缝问话。崔护答道,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人打开门,以盂盛水而来,独自倚着小桃树枝伫立,而属意殊厚。崔饮水辞别,女子送到门口,好像不胜其情的样子,返入门去,再就绝不回转了。等到来年清明,崔护径自去寻,门庭如故,而门紧锁,于是崔护将此诗题于左扇门上。又过了几天,崔护再往寻之,有老父出来道,我的女儿笄年,知书,尚未许配于人。自去年以来,常常恍惚若有所失,天天出去。那天回来,见左边门上有字,读后进门就病倒了,绝食数日而死。题诗者莫不是您吗?您杀了我的女儿啊!于是,老父抱住崔护大哭。崔护极感而恸,请求进家看看。进家后,见那女子端庄齐整地躺在床上。于是,崔护抬起她的头来,让她枕着自己的腿,哭着念叨着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过了一会儿,女子睁开眼睛复活了。老父大喜,于是把女儿许配于崔护。
这个故事,《太平广记》《唐诗纪事》《唐才子传》都有记载。《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都只记到题诗,而无后边的故事,也许那是真正的纪实。然《太平广记》又增添了女子阅诗而病殁,诗人复来而女子复生的故事,这大约是传说了。《太平广记》是宋人编的一部大书,编纂者是相信诗心可以感天动地,让人死而复生的。我们也真愿意这样相信,不忍以真实与否,毁掉那由诗而来的传说的美丽。
与诗相连的美丽传说,大都与女子相关。李翱在《全唐诗》中存诗七首。李翱任职潭州的时候,一次筵席上,有舞柘枝的女子,容颜忧郁憔悴。随李翱在潭州幕府做幕僚的诗人殷尧藩当筵赠诗曰:“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舞柘枝。满坐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双垂。”李翱询问缘故,原来舞柘枝的女子是已故姑苏台韦中丞爱姬所生。女子道,妾因兄弟夭折,委身于乐部,羞耻于辱没先人。言罢泪下哽咽,情不能堪。李翱闻听,为之吁叹,并且说,我是韦族老姻亲。于是,急命更换女子的舞服,饰以袿襦,引她与吏部之子韩夫人相见。看她言语清楚,宛然有冠盖风仪,便于宾座中选士而嫁之。侍郎舒之舆听说了此事,由京都写诗传来,曰:“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帏。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这是借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由匈奴赎回,重嫁与陈留人董祀的典故,来喻李翱的义举了。
这个与诗与女子相关的故事,可以令人想到许多。其中最紧要的一点是,这里没有儇薄与轻佻,有的只是对女子的尊重与怜恤。女子是柔弱的,也是美丽的,怜惜女子,就是怜爱美丽,悯恤柔弱,那是文明和优雅的表现,有诗记之,更值得怀恋。那种优雅而今远去了,只剩下舞女侑酒一端,取欢作乐了。华堂之上,歌厅之内,都是这样。
李翱有《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好绝句,其中之一道:“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天送亦天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诗写幽居,可是末句直上孤峰,披云长啸,一声追月,却清凌无限,有激越之情在。看来李翱也当是不羁之人。他的《拜禹歌》道:“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已而,已而。”自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翻版。“已而,已而”之叹,比陈子昂的“独怆然而涕下”,更多了些无可奈何之感。李翱所处的中唐,李唐王朝已经过去了开国时的勃勃生气,走下坡路了。诗人的情绪,不能不受一朝气象的影响。大唐气象,无可奈何地去了。
工部郎中皇甫湜的儿子皇甫松,与他的父亲在文学上齐名。他科场失意,应进士屡试不第,后期便隐居不出了,自称“檀栾子”。死后唐昭宗才追赠其为进士。皇甫松的父亲皇甫湜和李翱都是韩愈的学生,与韩愈处于师友之间。李翱发展了韩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则走向了奇崛。皇甫松跟他的父亲有异,他的诗不走向险奇,却取道寻常,而于寻常中道尽沧桑。《浪淘沙二首》,“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极其平常的眼前景物,平平道来,却有无限沧桑寓于其中。他的七言绝句《采莲子二首》都是好诗,潋滟水波,莲子少妇,情景宛然,明丽可诵。“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小女子情态可掬,写来似毫不费力,是“清水出芙蓉”的韵致。“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是小女子情窦初开的情状了。不似调情,却是调情,因为有几分天真在,有几分羞涩在,便不会让人觉得轻佻了。写女子,一落轻佻,便露出了作者的儇薄相,为诗为文者不可不慎的。
因参与王叔文改革而坐贬的官员,有八个人被贬为偏远之州的司马,诗人柳宗元、刘禹锡是其中最著名的。吕温因与王叔文友善,曾升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身份出使吐蕃。参与王叔文改革的人,皆因事败而贬,唯独吕温得免此难。不过,他后来得罪了宰相李吉甫,也贬圴州刺史,再贬道州,又徙衡州,卒于衡州任上,死年仅四十岁。《唐诗纪事》与《全唐诗》小传简介稍稍有异,称吕温“坐王叔文,贬道州,改衡州”。看来,吕温遭贬,直接原因是得罪了宰相李吉甫,间接原因,还是与交善王叔文有关。宰相的肚子里,并不就是能撑开船的,小肚鸡肠的宰相也大有人在。
吕温的内心里自有苦楚和哀伤。他的《和恭听晓笼中山鹊》,“惊晓一闻处,伤春千里心”,不是心有大哀伤,不会如此惊晓伤春,山鹊一啼,千里悲情。进士及第,本是万千举子跃登龙门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吕温《及第后答潼关主人》,却郁郁不解,道出了这样的心曲:“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这是想起了寒窗苦读的十年酸辛吧。好像付出与获得相较,不能相抵了,功名利禄与所付出的心力相比,值不得提起了。
即便进士及第,做了官又怎么样呢?吕温以侍御史出使吐蕃,也并没有作为大唐王朝“全权代表”的荣耀和快乐,他倒悒郁成病,思家思归了。“清时令节千宫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在他想来,京都故国,没有人会为他的病倒番邦,而西向惦念,人家只是在华堂欢笑。这里有几分委屈,有几分自怜,还不能跟爱国不爱国的硬扯上去。有辛酸,有委屈,写写诗,真切地抒发一下,总是可以理解的。倒是那些故作的“爱国”姿态,说一些不着边际不动情感的大话,相形之下,益发显得可憎可厌了。诗,诗人,切不可故作姿态,面目可憎。
吕温可不是只有自怜自伤,他也有自矜,有自勉。他《道州城北楼观李花》而生自矜,“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这里的“自怜”,有“孤节”作底子,引起的便不是哀伤,而有几分孤傲了。他《道州北池放鹅》,“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勉鹅自然是勉己。可惜他并不能就此远飞。这是他在道州贬所任上,他“官身不自由”,还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念“稻粱为”,还要念“朝廷为”,无奈之下,只能曲折地表达一下他的艳羡之情罢了。
吕温是绝不甘心的。“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赋得失群鹅》)他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勉励自己了。心有不平的诗人真是矛盾重重,他要抒发不平,还要安慰自己平静下来。在道州任上,任职干政,吕温就难保自己的心能平静下来了。他不仅不能自保,朋友到他处去,他也要殷殷叮嘱。《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题为戏赠,其实是极为认真的。农人种田,与达官贵人乘车骑马,对雨天的心情决然不同,农人喜雨,焏盼苗齐,官宦意速,厌嫌雨水泥泞,只会挂牵着马鞍下著好马鞯(鄣泥)遮挡。吕温的戏赠,实际切中的是极为严肃的主题。有的官员任职,好施酷政,江华毛令“好书破百姓布绢头及妄行杖”,吕温《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便叮嘱毛令:“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以蒲草为鞭施刑,只是示辱,即便如此,也不要施行。吕温是主张仁政的。
对于吕温的评价,《唐才子传》与《唐诗纪事》有异。《唐才子传》称吕温“性险躁,谲怪而好利”。《唐诗纪事》引柳宗元为吕温所作诔文,称颂吕温之德行:“君由道州以陟为衡州,君之卒,二州之人哭者逾月。湖南人重社饮酒,是月上戊,不酒去乐,会哭于神所而归。”两者评价,是如此大相径庭。柳宗元分析其原因:“君之志与能,不施于生人,知之者又不过十人;世徒读君之文章,歌君之理行,不知二者之于君其末也。”这是说知吕温志与能者少,而读吕温诗文者多,而诗文在吕温,并不为根本。不过,吕温为官一任,还是以所施仁政,而感动了当地民人吧;否则,他逝后二州之人就不会那般悲痛了。《唐才子传》说的是吕温的性格,他大概生性有些古怪,难于为不熟悉不理解的人所接受。其实,这并不能作为他当一任好官广施仁政的障碍。有的人看上去面目温蔼,见了人就会露出笑脸,声音平和地说话,可是,他恰恰内心阴毒,是小人披上了君子的外衣。当一个小官,只管七八个人,也会苛待下属,阴阴地摆出他那官样子来。为此,孔子的话倒应该记取了,“巧言令色,鲜矣仁。”
吕温是爱书爱文的人。他在《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客州》中道:“匣有青萍笥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在《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东》中曰:“文字久已废,循良非所在。”在《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中题写:“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都表现了吕温对书翰文墨的崇尚,那是他为官施仁的基础。一个不尚文的官吏或政府,以粗俗野蛮为荣,是不可能广施仁政的。因为推崇书文,吕温在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的感受便轩朗葱茏了:“闭院开轩笑语兰,江山并入一壶宽。”书是会开拓胸怀的,而且也会使人持重起来。“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吕温要说的自然不只是未折的山樱蕊,而别有他托。
生当中唐,眼见得唐王朝国势衰落,藩镇割据,虽有“元和中兴”,大唐气象也一去难再了。吕温的江山社稷之忧兴废盛衰之感也是很强烈的。“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刘郎浦口号》)长江北岸,刘备屯兵纳婚的浦口触动吕温的江山情怀,从而口号成诗,可见吕温也是性情中人,那诗心诗情是一触即发的。漫漫冬夜,风吹雪飘,月照冰文,吕温“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他辗转不眠,忧肠百转,思虑的定然不只是个人身家,而是更为广大的世界,否则,他那读书爱文,写诗抒怀,便没有了意义。
人类世界自从有了诗文,还没有哪一个只惦念一己忧患的人,会成为真正的诗人。是诗人,就会心忧天下。吕温有《偶然作》诗云:“悽悽复汲汲,忽觉年四十。今朝满衣泪,不是伤春泣。”又道:“中夜兀然坐,无言空涕洟。丈夫志气事,儿女安得知。”那满腹愁肠,都应作是解。《唐才子传》说吕温“性险躁,谪怪而好利”,大可怀疑了了;至少,不应该简单地理解。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