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523、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宣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爇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瑰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


◎文章品读


林语堂对秋有着非常的偏爱,从这篇《秋天的况味》可见一斑。


历来文人墨客伤春悲秋,往往于黄昏落日时黯然神伤。而林语堂的行文,则描摹出了另一番宁静深远的秋致。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优雅的雪茄在手,人的思绪也如那缥缈的烟雾荡漾开来。由此,作者想到了“秋”。在对秋进行描写时,作者没有从自然景物着手,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况味”。他将秋比作“过来人”,比作“烟上的红灰”,比作醇酿的老酒,这还不够,雪茄、鸦片甚至是一只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发出的声调都有着浓浓的意味。这诸多的比喻,都是作者用来传递秋天“况味”的道具、媒介。当人们细品蕴含其中的丰厚与醇美时,就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作者巧妙营造的秋的境界中了。


文中还引用了庄子的话:“正得秋而万宝成。”这是作者所信奉的至理名言。在许多人的生命里,秋成了衰落、不堪重负的季节,步履苍凉。而一旦深悟其道,那么再去品读秋,人们体会到的将是一种人生之秋的壮美,是本该赋予生命的一份厚重底蕴。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福建龙溪县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攻读文学,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是鲁迅主持的《语丝》撰稿人。1926年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次年到国民党武汉政府外交部任外文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抗战开始后,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病故。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