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阅读
 ▌ 会员专享
 ▌ 世界历史
 ▌ 软件工具
 ▌ 中国历史与文化总览
 ▌ 知识大全
 ▌ 现代摄影
 ▌ 资源目录
 ▌ 书法名画
 ▌ 微信弹窗
 ▌ 购买会员
 ▌ 网站登录
 ▌ 名著速览
 ▌ 名言警句
 ▌ 故事大全
 ▌ 联系网站
535、画虎

朱湘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没有出息似一天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与其让这些怪物来显形,倒不如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


狗,鹜。鹜真强似狗吗?试问它们两个当中,是谁怕谁?是狗怕鹜呢?还是鹜怕狗?是谁最聪明,能够永远警醒,无论小偷的脚步多么轻,它都能立刻扬起愤怒之呼声将鄙贱惊退?


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成功又分两种: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像罢了。画家他深探入创形的秘密,发见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拿物质文明来比方: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字、美术;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会实业:它只是国家中的画匠。我们这有几千年特质文化的国家不该如此。我们应该贯进物质文化的内心,搜出各根柢原理,观察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怎样变化的,再追求这些原理之中有哪些应当铲除,此外还有些什么原理应当加入,然后淘汰扩张,重新交配,重新演化,以造成东方的物质文化。


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


十七年九月一日


◎文章品读


《画虎》选自作者的《中书集》,是作者最出色的散文作品之一。其辛辣、历练,与其名世的诗篇等量齐观,毫不逊色。作者由一句话联想开来,运笔如风,谈革新,谈创造,批驳之处不遗余力。


散文有着浓重的朱氏行文风格:大胆,激越,书生气浓甚而愤世嫉俗,并入了深邃的思想感情与厚重的爱国情思。——也许恰恰是这些棱角分明的个性,令其作品独树一帜,也让其早逝成为了一种必然——1933年,年仅29岁的朱湘追随屈子、太白自沉长江,令无数人扼腕叹惜。


散文的中心明确:“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用作者通俗的解释是,画虎、刻鹄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则都是怪物,不该崇奉“终类鹜”的阿Q式自慰心理。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语出犀利,戏说马援,嘲讽胆小如鼠的前辈对后生的谆谆警劝,批驳后辈的不学上进,宛如行尸走肉的骷髅架子……


嬉笑怒骂过后,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狗、鹜,不存在谁怕谁,也不存在谁最聪明,任谁去学习刻画,成了便是好,不成统统不名一文。对于成功,作者紧锣密鼓,更进行了一番透彻的分析,内文层层递进,喝令观念的转变,反对亦步亦趋,赞赏勇于创新,求变,融会贯通。“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对创造精神复苏的无限向往、希冀,如泉涌般涤荡在字里行间。


先前对艺术、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番指摘,作者马不停蹄,由精神领域延伸至物质文明和实用科学。所谓“拿物质文明来比方”,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仍旧目光敏锐,痛斥萧规曹随的作为。他列举日本的前车之鉴,对照身处的中国,心上无尽的焦虑、期盼。对于举例日本,有其缘由。作者曾留学国外,异地他乡的生活令其对中国的落后、病态饱含担忧,“政治经济物质方面如今已然病象极其显著了”,更担心“将来在学问艺术方面连日本都赶不上”……与邻国的一衣带水,彼此间剪不断的渊源,作者的关注与忧虑不无道理。


比拟物质文明,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行文主题:连最推崇创造性发挥的艺术领域都踽踽不前,其他更不消多说。是一种强调,也极似一种反讽。对希望的抱有也不遗余力:“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此声有如当头棒喝,伏羲、八卦、丹凤、腾龙,种种意象均源远流长,用在此处,意味深长,饱含张力。


整篇散文,短小精悍,写出了一名“五四”青年作家内心的敏感、激越、彷徨与种种期待。作者的思维清晰,稍显激进。篇尾的结语尤为精彩绝伦,令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读来仍然激动不已。


•作者简介•


朱湘(1904~1933年)字子沅,原籍安徽,生于湖南沅陵。以诗作名世。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在《小说月报》第一次发表5首新诗。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只刊载自创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拮据,仅发行了两期。193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1929年间,留学美国。其为人孤傲、倔强,在美期间,两次愤然转学。回国后,生活动荡,曾任教于安徽大学外文系,因与校方不和,毅然辞职。此后生计无着,为谋生四处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渐激化。1933年12月,在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客轮上,跳江自杀,年仅29岁。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等。

朱湘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没有出息似一天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与其让这些怪物来显形,倒不如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


狗,鹜。鹜真强似狗吗?试问它们两个当中,是谁怕谁?是狗怕鹜呢?还是鹜怕狗?是谁最聪明,能够永远警醒,无论小偷的脚步多么轻,它都能立刻扬起愤怒之呼声将鄙贱惊退?


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成功又分两种: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像罢了。画家他深探入创形的秘密,发见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拿物质文明来比方: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字、美术;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会实业:它只是国家中的画匠。我们这有几千年特质文化的国家不该如此。我们应该贯进物质文化的内心,搜出各根柢原理,观察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怎样变化的,再追求这些原理之中有哪些应当铲除,此外还有些什么原理应当加入,然后淘汰扩张,重新交配,重新演化,以造成东方的物质文化。


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


十七年九月一日


◎文章品读


《画虎》选自作者的《中书集》,是作者最出色的散文作品之一。其辛辣、历练,与其名世的诗篇等量齐观,毫不逊色。作者由一句话联想开来,运笔如风,谈革新,谈创造,批驳之处不遗余力。


散文有着浓重的朱氏行文风格:大胆,激越,书生气浓甚而愤世嫉俗,并入了深邃的思想感情与厚重的爱国情思。——也许恰恰是这些棱角分明的个性,令其作品独树一帜,也让其早逝成为了一种必然——1933年,年仅29岁的朱湘追随屈子、太白自沉长江,令无数人扼腕叹惜。


散文的中心明确:“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用作者通俗的解释是,画虎、刻鹄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则都是怪物,不该崇奉“终类鹜”的阿Q式自慰心理。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语出犀利,戏说马援,嘲讽胆小如鼠的前辈对后生的谆谆警劝,批驳后辈的不学上进,宛如行尸走肉的骷髅架子……


嬉笑怒骂过后,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狗、鹜,不存在谁怕谁,也不存在谁最聪明,任谁去学习刻画,成了便是好,不成统统不名一文。对于成功,作者紧锣密鼓,更进行了一番透彻的分析,内文层层递进,喝令观念的转变,反对亦步亦趋,赞赏勇于创新,求变,融会贯通。“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对创造精神复苏的无限向往、希冀,如泉涌般涤荡在字里行间。


先前对艺术、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番指摘,作者马不停蹄,由精神领域延伸至物质文明和实用科学。所谓“拿物质文明来比方”,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仍旧目光敏锐,痛斥萧规曹随的作为。他列举日本的前车之鉴,对照身处的中国,心上无尽的焦虑、期盼。对于举例日本,有其缘由。作者曾留学国外,异地他乡的生活令其对中国的落后、病态饱含担忧,“政治经济物质方面如今已然病象极其显著了”,更担心“将来在学问艺术方面连日本都赶不上”……与邻国的一衣带水,彼此间剪不断的渊源,作者的关注与忧虑不无道理。


比拟物质文明,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行文主题:连最推崇创造性发挥的艺术领域都踽踽不前,其他更不消多说。是一种强调,也极似一种反讽。对希望的抱有也不遗余力:“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此声有如当头棒喝,伏羲、八卦、丹凤、腾龙,种种意象均源远流长,用在此处,意味深长,饱含张力。


整篇散文,短小精悍,写出了一名“五四”青年作家内心的敏感、激越、彷徨与种种期待。作者的思维清晰,稍显激进。篇尾的结语尤为精彩绝伦,令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读来仍然激动不已。


•作者简介•


朱湘(1904~1933年)字子沅,原籍安徽,生于湖南沅陵。以诗作名世。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在《小说月报》第一次发表5首新诗。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只刊载自创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拮据,仅发行了两期。193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1929年间,留学美国。其为人孤傲、倔强,在美期间,两次愤然转学。回国后,生活动荡,曾任教于安徽大学外文系,因与校方不和,毅然辞职。此后生计无着,为谋生四处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渐激化。1933年12月,在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客轮上,跳江自杀,年仅29岁。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等。


 ▌ VIP文字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