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堕三都
"堕三都"是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期间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公元前498年,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提出了堕毁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计划。这三个家族是鲁国的公族,他们的家臣势力日益强大,甚至侵凌三桓,干预国政,或以其控制的邑为据点发动叛乱。孔子认为,这些家臣的势力已经失控,因此建议鲁定公拆毁他们的私邑,以防止他们反叛。
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也支持堕三都,因为他们也希望抑制家臣的势力。季孙氏首先堕毁了郈邑。然而,费邑宰公山弗扰起兵反鲁,攻入鲁国国都曲阜,迫使鲁定公等人躲藏。孔子派军击败了弗扰,但随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这使得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最终,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也因此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的旅程。
这个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鲁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孔子在维护周礼和加强君权方面的努力。虽然他的计划最终失败,但他的主张和行动仍然对鲁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