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中国西汉时期景帝时期的一次重大诸侯国叛乱。这次叛乱由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七个诸侯国参与,因此被称为“七国之乱”或“吴楚七王之乱”。
七国之乱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汉文帝时期,当时国家放弃了铸币权,导致货币不统一和铸币权分散。这使得地方诸侯,如吴王刘濞,能够开采铜山铸钱,从而在经济上与中央政权抗衡,威胁到大一统的局面。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引发了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的反抗。
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次叛乱的平定归功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此次事件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其结果强化了中央集权,对西汉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