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董卓讨伐战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的军事行动,标志着地方诸侯对董卓专权的反抗。这场战争发生在189年至192年,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开始,最终导致了三国的形成。
董卓原本是陇西的军阀,他在汉灵帝去世后,利用朝廷的混乱,控制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并在中平六年(189年)废黜少帝,拥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开始了他专权的统治。董卓在洛阳实行恐怖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引起了广泛的反感和愤怒。
在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这些地方势力包括袁术、韩馥、张邈、袁遗、刘岱、桥瑁、王匡等,他们各有自己的军队,总兵力超过十万人。虽然联军声势浩大,但由于各路诸侯之间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导致力量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董卓在初平元年(190年)得知联军起兵的消息后,决定西迁汉献帝到长安,自己则留驻洛阳。在随后的战争中,董卓虽然遭遇了一些挑战,但他的军队依然能够有效地抵抗联军的进攻。在阳人之战中,孙坚大败董卓军,并击杀了董卓的将领华雄,但其他诸侯的犹豫和内斗使得孙坚的胜利未能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
最终,董卓于初平三年(192年)被王允和吕布联合杀害,结束了他的专权统治。尽管董卓被杀,但东汉的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开启了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