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丕篡汉
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或曹丕代汉,是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发生的一起历史事件。在这一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从而建立了曹魏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并被封为魏王和丞相,掌握了实权。曹操虽有取代汉朝的意图,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魏王和丞相。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并在多次推辞后接受了帝位。随后,曹丕登坛称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曹丕篡汉的过程中,他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汉献帝在无奈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性命,只得宣布退位。曹丕在篡汉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随之开始。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标志着汉朝的灭亡和三国时期的开始;另一方面,曹丕篡汉被视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和平手段完成朝代更迭的案例,为后来的王朝更迭提供了范例。同时,曹丕篡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和权力转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