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杜弢之乱
杜弢之乱是西晋末年的一次重要起义,由杜弢领导。杜弢,字景文,是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他最初担任地方官员。在永嘉年间,由于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湘之间,经常受到官吏和土民的侵害,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永嘉五年(311年),晋湘州刺史荀眺企图以造反的罪名屠杀流民,导致四、五万家流民被迫起义,他们共同推举杜弢为首领。
杜弢起义后,他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并率领起义军攻占长沙(今属湖南)等地。起义军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胜利,击败了荀眺的军队,并攻破多个郡县。然而,最终杜弢的起义军在晋军的持续进攻下失败。晋军将领陶侃、甘卓等人对起义军进行了激烈的镇压。在建兴三年(315年)二月,杜弢试图向晋朝投降,但晋军继续进攻,杜弢不胜愤怒,重新起义。最终,在同年,杜弢在逃跑途中死去。
这次起义反映了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尤其是流民问题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杜弢的起义是流民对西晋政府压迫的一种反抗,也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