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义熙土断
义熙土断是东晋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发生在公元413年,由当时的太尉刘裕主导实施。这项政策的背景是,东晋政府之前实施的桓温庚戌土断已经过时,导致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严重不一致,给国家的兵役来源和租赋收入造成了混乱。因此,刘裕请求再次实行土断政策。
义熙土断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户籍和地方行政区划。除了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的住户可以不进行外,其他流寓郡县大多被并省,归入本地郡县。这次土断政策严厉打击了东晋的豪强士族势力,对维护东晋政府的兵役来源和租赋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断政策的核心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这一政策有助于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同时也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政府的赋役对象。
义熙土断是东晋时期一系列土断政策中较为著名的一次,对维护东晋的统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