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明历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作“甲子元历”。这部历法在祖冲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并献给当时的皇帝。大明历的引入和应用,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大明历的显著特点包括:
1. **岁差的引入**:祖冲之在历法中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即地球自转轴的长期进动导致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这一发现使得历法计算更加精确。
2. **朔望月长度的计算**:大明历中,一个朔望月的长度被计算为29.5309日,这与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
3. **回归年长度的计算**:大明历提出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1481日,这比现代测得的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左右,也就是说一年只差50多秒,显示了极高的精确度。
4. **闰月的安排**:祖冲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以更好地适应天象的变化。
尽管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并未被正式施行,但在他去世十年后,即梁天监九年(公元510年),大明历终于被正式采用,并实施了约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