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契丹灭晋
契丹灭晋之战发生在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943年至946年),是契丹军南下多次进攻后晋,最终导致后晋灭亡的一系列战争。
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拒绝继续臣服于契丹,并多次挑衅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利用后晋国内饥荒和国力困竭的机会,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后晋。在最初的对抗中,后晋军在忻州、戚城、马家渡击败契丹军,但后来晋军主力在阳城被契丹军击败。晋帝石重贵出降,后晋国灭,契丹建国号为大辽。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后晋的灭亡,也对中原和契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契丹在南下过程中吸纳了大量汉地的知识分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传播。
战争的背景涉及到契丹的扩张策略和后晋的内部困境。契丹在晚唐五代时期迅速强大,其策略包括远交近攻、利用汉将野心、离间后晋等。契丹的军事力量和农业发展因占据燕云十六州而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之下,后晋内部矛盾重重,面临天灾和藩镇叛乱的挑战,政权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