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亦思巴奚兵乱
亦思巴奚兵乱,又称亦思法杭兵乱、亦思巴奚之乱或波斯戍兵之乱,发生于元朝末年,即1357年至1366年间,主要在福建省的泉州、兴化和福州等地。这场兵乱是由波斯人组成的军队“亦思巴奚军”主导的军阀混战。
在元代,泉州是海外贸易极其发达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泉州人口超过20万,城墙长达30里,商业高度发达。城内居住着大量外籍侨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基督徒、犹太人、印度人、非洲黑人等,使用语言多达100种。这些外国人或相关的事物被泉州人冠名为“蕃”或“番”。元代时,泉州的波斯族色目人势力最大,人口最多,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是泉州城内人口较多、势力较强的民族。
元朝实行了歧视性的民族政策,将民众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包括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汉人、南人(南方汉人)。色目人等级高于南人。元朝末年,由于局势动荡,各地民众起兵反元的事件非常频繁。福建同样也是叛乱频发,豪强家族纷纷成立乡族武装“义兵”,并逐步控制了许多地方政权。泉州的波斯族色目人也组织了亦思巴奚军作为他们的义兵组织,其将领为赛甫丁和阿迷里丁。由于波斯人是泉州城内人口较多、势力较强的一个民族,拥有大量的富商,因而亦思巴奚军在其支持下成为泉州最强大的武装。
亦思巴奚军在兵乱期间控制了泉州,并曾一度占领了福州和兴化,抗拒元朝政府。他们在福建沿海兴化、泉州两地的汉族百姓中多有屠杀。最后,陈友定率领的元朝军队镇压了亦思巴奚军,平定了战乱。亦思巴奚军对泉州港的衰落和其后汉人和色目人间的族群仇杀起到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