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哈密之争
哈密之争,也称明朝哈密争夺战或明朝哈密战争,是发生在明朝中期的一系列战争,主要在新疆哈密卫进行。这场争夺战是由于哈密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明朝、蒙古瓦剌和吐鲁番汗国三股势力的交界处,因此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哈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重要领土。汉朝时期,汉武帝在此设立都护及戊巳校尉管理域内事务。到了明朝,哈密成为明朝西部边陲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对抵抗蒙古部落的骚扰入侵起着重要作用。明朝初期,朱元璋平定陕西、甘肃后,在嘉峪关以西设置了哈密卫。
然而,到了明朝中期,哈密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正统八年(1443年),瓦剌乱军围攻哈密,杀害了许多当地居民,并俘虏了忠顺王母和部众1000余人。此后,哈密多次在瓦剌和吐鲁番汗国之间易手。成化二年(1466年),明朝兵部上奏请求收复哈密,但多次军事行动均以失败告终。
最终,在明宪宗成化时代,吐鲁番强大起来,并最终占领了哈密。明朝失去哈密后,不仅失去了与西域地区甚至西方国家之间唯一的通道,也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直接控制能力,丝绸之路的繁荣随之中断。哈密之争的失败,被认为是明朝国土防御短视问题的体现,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