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是清朝雍正年间实施的一项财政改革措施。在清朝初年,地方官员在征收税银时,会以“火耗”(即熔铸银两时的损耗)为名,向纳税人额外征收一部分银子作为自己的私利。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腐败行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导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稳定。
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整顿财政,打击腐败,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火耗归公”。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原本由地方官员私自征收的火耗银子改为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和管理,并将这部分收入纳入国库,作为国家的正式财政收入。
火耗归公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因为中央政府征收的火耗比例通常低于地方官员的私自征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力度。此外,火耗归公还有助于抑制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提高了政府的治理效率。
雍正年间的火耗归公是清朝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对整顿国家财政、减轻百姓负担、抑制官员腐败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