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小金川之役(大金川之战、第二次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之役,又称大金川之战或第二次金川之战,是清朝乾隆年间对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这场战役发生在乾隆三十六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1年至1776年),是清朝为了巩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镇压土司叛乱而发动的。
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长期以来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清朝政府希望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控制。在第一次金川之役后,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继续抵抗清朝的统治,并得到了小金川土司的支持。为了平定叛乱,乾隆皇帝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包括满洲、蒙古、汉军等,对大小金川地区进行了多次征讨。
这场战役异常艰苦,因为大小金川地区的地形复杂,土司利用地形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清军在多次战役中遭受重创,但最终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莎罗奔被迫投降。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它不仅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也显示了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这场战役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清朝的国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此外,战役中的残酷和屠杀也引起了后世对清朝边疆政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