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中国礼仪之争(英使礼节争议)
中国礼仪之争,又称英使礼节争议,是指19世纪中叶中英两国之间因外交礼仪问题而引发的争议。这一争议主要围绕着英国驻华使节在觐见中国皇帝时的礼仪问题展开。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日益增加,英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打开中国市场,并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834年,英国政府派遣了驻华商务监督(即后来的驻华公使)律劳卑(Lord Napier)前往中国,试图就礼仪问题与清朝政府进行谈判。
律劳卑坚持英国使节应享有与清朝官员平等的待遇,包括觐见皇帝时的礼仪问题。清朝政府则坚持传统的礼仪,要求外国使节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尊敬。英国政府认为这种礼仪是对其国家尊严的侮辱,拒绝接受。
这一争议导致了中英关系的紧张,并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1840年,英国以保护英国国民和解决礼仪争议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礼仪之争不仅是外交礼仪的争议,也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差异和权力观念的冲突。这一争议及其后果,对后世的中英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