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和卓之乱
七和卓之乱是发生在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一次历史事件。这次事件中,流亡于浩罕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了中国新疆的西南部。这些入侵者以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塔瓦克尔、萨比尔罕、阿克恰于、伊善罕七人为首,他们都是波罗尼都后裔和玉素普和卓的子侄,因此被称为“七和卓”。
这次入侵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和卓家族的历史。和卓家族源于中亚的伊斯兰教苏菲派领袖玛哈图木·阿杂木(艾哈迈德·卡萨尼)。在明代末年,和卓家族迁入新疆的叶尔羌(今莎车)和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等地,分为黑山派和白山派。清乾隆年间,白山派和卓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兄弟反叛,被清军平定。此后,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流亡于布哈尔、浩罕一带,其子孙玉素普和卓、张格尔、巴布顶等继续在浩罕的支持下骚扰新疆。
在道光初年,张格尔、玉素普在浩罕的支持下进入新疆西部作乱,但被清兵平定。浩罕通过这些入侵战争掠夺了大量财富,并逐步攫取在新疆西部的贸易特权。七和卓之乱中,卡塔条勒等人率骑兵从浩罕出发,攻占了喀什噶尔回城,并一度包围了喀什噶尔汉城和英吉沙尔。最终,清廷调兵南下,在英吉沙尔附近击溃七和卓,收复了喀什噶尔回城。七和卓逃离时,裹挟了大量居民和财物到浩罕。
这次事件对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清廷在抵御外敌和内部起义的矛盾下,为了平息战事,与边疆签订的和平协议也宣布正式破裂。七和卓之乱加剧了清廷在处理各地侵略和起义时的力不从心。然而,也从另一方面来看,清军的及时镇压解救了当地百姓,增加了人民对清廷的好感,为今后收复新疆奠定了基础,同时消停了周边的小势力,维系了短期的边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