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这一时期适逢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太平天国被消灭,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并开启了洋务运动。
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包括镇压全国各大农民起义和兴办洋务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这一时期,清政府面临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如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北方的捻军起义、西北的回乱和西南的苗乱。为了修补内部政治秩序,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的带领下,收编武装力量,试图剿灭太平天国的叛乱。同时,清政府还进行了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并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
洋务运动则是同治中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意识到西方列强取胜的关键是“坚船利炮”,因此积极主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仿造西方战船和枪炮,并运用西式方法训练部队。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拉开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帷幕。洋务运动后期,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此外,同治十一年(1872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到光绪元年,共派遣了120名留学生。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清朝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命运。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洋务运动宣告失败。同治中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清朝的统治,但其影响有限,并未能根本改变清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