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与译文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同:欤)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喝),(饥饿的)过路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 亦:也。
▶ 欲:想要,希望。
▶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 舍:舍弃。
▶ 取:选取。
▶ 甚:胜于。
▶ 于:比。
▶ 故:所以,因此。
▶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 恶:厌恶。
▶ 患:祸患,灾难。
▶ 辟:同“避”,躲避。
▶ 如使:假如,假使。
▶ 之:结构助词,的。
▶ 莫:没有。
▶ 则:那么。
▶ 凡:凡是,一切。
▶ 得生:保全生命。
▶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 为:做。
▶ 而:但是。
▶ 是故:因此。
▶ 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
▶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 是:此,这样。
▶ 心:思想
▶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 则:就。
▶ 弗:不。
▶ 得:得到。
▶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 蹴:用脚踢。
▶ 而:表修饰。
▶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 辩:通“辨”,意为辨别。
▶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
▶ 宫室:住宅。
▶ 奉:侍奉。
▶ 穷乏者:穷人。
▶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 与:同“欤”,语气助词。
▶ 乡:同“向”,先前、从前。
▶ 已:停止。
▶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