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解说


“就是把出生婴儿的性别反过来报。”


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这难道不是侦探推理出来的真相吗?怎么就成线索了呢?


我认为,无论有多少迹象显示这很可能就是真相,我们依然无法只通过推理来确定它。事实上,侦探在指出这一真相的前后确实做了一番推理,但所依据的材料全是心理层面上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确凿的人证或物证,所以这只能是一种猜测。但问题是,正如侦探所言,要解开案件的37个谜团,又必须依赖这项事实。如果这项事实本身就是不可靠的,那么整个推理体系都会有崩塌的危险。


因此,我认为把这个真相视为作中侦探以信誉做担保、给出的最后一条线索,是比较妥当的想法。而作者也没有把双胞胎出生前后相关人员的奇异举动列入那37个谜团中,并反复强调“只要发现一个事实,所有谜题都能迎刃而解”,显然也只是把这个真相当作最终线索,而非需要进行推理的对象。2.第一重解答:意外的真相、“不意外”的推理


在作者发出极为特殊的挑战读者书后,作中侦探基于最终线索,结合文本中的海量伏笔,通过长篇大论的推理,一举解开了本案的37个谜团。这段推理可谓本书的重头戏,全方位地展示了三津田这位作家的特色与魅力。


正如柄刀一所言,通过双重替换完成“脱逃”的真相着实令人意外,其诡计本身也足以成为一种原理、一个公式。不过,此处的推理是否是令人意外的呢?


侦探本人早已说出了答案:其实只要发现一个事实,就那么一个,我在笔记本中列举的所有谜题都能迎刃而解。显然这里并不存在“你们必须是绝顶聪明之人”这样的条件。换言之,普通人就能正确地做出推理。普通人都能正确做出的推理,应该很难称之为“意外的推理”。


比如,关于媛首山连环杀人案的真相,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理:古里毬子是女性,江川兰子被认为是女性,而现在知道了长寿郎也是女性→那么案发后出现的一男一女两具尸体便与上述认知互相矛盾了→由于古里毬子和长寿郎是女性乃确凿无疑的事实,所以男尸必然是江川兰子→所以女性的江川兰子是冒牌货……如此这般,不仅读者能轻易窥破真相,当年警方若是知道那条最终线索,想来也早就能破案了。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读者仍会被侦探的推理所折服,不停地发出惊叹。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作者的以下两点设计。


1)特殊形式的挑战读者书。奎因作品往往在发出挑战书后另起一章,且不会马上开始解说案情,总要插入一些情景描写或对话,营造起足够的氛围,然后再进入埃勒里的推理秀,这样就给了读者充分的思考时间(这大概也是作者奎因所希望的)。而《首无》中的侦探在抛出最后一条线索后,不等读者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立刻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推理。这既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也令读者根本无暇思考,在心中揣着无数问号的同时,只是急切地盼望侦探为自己解惑。特殊形式的挑战读者书,加上令人震惊的最终线索,使得读者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使得并不意外的推理过程在读者看来也充满了意外性。


2)大量而精巧的伏笔。诚然,知道最终线索后,每个人都能轻易识破基本真相。但补强推理的伏笔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为解谜而服务的?读者却未必都能猜出来。通过侦探的解说,读者才发现许多貌似不经意的描写其实都是重要的伏笔。更厉害的是,往往一个伏笔(一个现象)还含有多重意义。比如,关于长寿郎捧着的包袱(里面是侦探小说)。这件事对谜团八、十二、十三都具有重大意义。猜出基本真相对读者来说也许不是难事,但要做出那些从旁印证基本真相的附加推理则不那么容易。可以说,这些附加推理还是达到了“意外的推理”的境界。回过来头看,侦探所说的“其实只要发现一个事实,就那么一个,我在笔记本中列举的所有谜题都能迎刃而解”也不尽然,对其中一部分谜团的破解仍需要过人的智慧。


3.第三重解答:意外的真相,意外的推理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推理作家喜欢在作品中插入几段“突然推理”。所谓“突然推理”,按我的理解,是指毫无征兆地抛出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真相(比如,在与某人友好交谈的过程中,侦探突然说“其实你不是XXX吧”“其实你刚杀完人吧”等),然后利用之前埋设的伏笔展开合乎逻辑的推理。与一般意义上的推理相反,“突然推理”是结论在前,推理在后。


一般意义上的推理,由于读者事先知道其目的(多是为了查明案子的真相),除非推理的结果匪夷所思,否则要让读者感到意外并不容易。而“突然推理”由于事先毫无征兆,真相是令人“意外”的;同时也因为事先毫无征兆,读者原本就不会有意识地去拾取前文中的伏笔,猝不及防之下,自然会觉得推理也是令人“意外”的。


《首无》的第三重解答也称得上是“突然推理”。侦探炮制出“斧高罪犯说”完成第二重解答,令“高屋敷妙子”陷入了困境。当我们期待真相的第二次反转时,侦探突然抛出了一个不同维度上的真相。这个真相完全超出了我们读者的设想,极度令人意外。而读完尾声后,读者也会被抵达这一真相的“意外的推理”所折服。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读者会在第三重解答中感受到推理的意外性,不只是因为“猝不及防”。仅是如此的话,这“意外的推理”未免有取巧之嫌。其实和第一重解答一样,在进入第三重解答之前,作者也提示了最后、也是最为露骨的一条线索。甚至还提示了真相!饶是如此,读者仍不易做出把线索和真相串联起来的推理。这是为什么呢?


4.第二重解答:第二封挑战读者书


长久以来,我总是烦恼于如何为《首无》的第二重解答辩护。实事求是地讲,第二重解答(斧高罪犯说)的精细度远逊于第一重解答,推理随意、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比皆是,处处透着敷衍了事的气息,因而受到了大量读者的诟病。此前我一直用“侦探只是为试探假高屋敷妙子,才炮制了这个伪解答,本来就不需要特别精致”这一理由,试图说服诟病者。但一部本格推理小说既然以多重解答为卖点,若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重解答,确实说不过去。《如水魑沉没之物》贵为本格推理大奖的获奖作,也常因为这一点而被人批评。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尽管《首无》号称拥有三重解答,但这三个解答却不是针对同一群案子的。第三个解答和前两个解答分别揭示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相。所以准确地说,《首无》其实是一部拥有两层真相,且第一层真相拥有二重解答的推理小说。


如前文所述,在侦探揭开第一层真相之前,作者插入了一封特殊形式的挑战读者书。那么在侦探揭开第二层真相之前,作者也应该插入挑战读者书,这样才对等啊。没错,我认为第二重解答就是作者发出的第二封挑战读者书!在这重解答里,作者给出了指向第三重解答的终极线索,并用揭示真相的一句话“当然了,因为你才是真凶”向读者发起了第二次挑战。所以准确地说,《首无》其实是一部拥有两层真相和两封挑战读者书的推理小说!


在《尾声》中,侦探明言“话虽如此,我也是刚刚才做出了最终判断”,其理由是:“如果你是真正的高屋敷妙子夫人,那么当我指出斧高是真凶的时候,你绝对会袒护他。然而你接受了。你甚至暗示可以将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至此我才确信无疑。”


由此可见,整个幕间(四)——第二重解答,是作者给予读者的最后也是最具说服力的线索,以帮助读者识破第二层真相。如果第二重解答过于周密、严谨,那么即便对方是真高屋敷妙子,即便高屋敷妙子对斧高爱护有加,恐怕也不得不理性地接受这个解答。正因为第二重解答过于粗陋,才使“轻信侦探之言”的假高屋敷妙子露出了马脚。可以说,第二重解答越是粗陋,这条指向第三重解答的线索就越有说服力。


如果说幕间(四)是《首无》的第二封挑战读者书,那么它究竟要向读者挑战什么呢?前文说到,《首无》的第三重解答兼具“意外的真相”和“意外的推理”,那么三津田想挑战读者的是“意外的真相”还是“意外的推理”呢?


还是来看一下幕间(四)的最后一句话吧:“当然了,因为你才是真凶。”


换言之,挑战书的最后揭示了第三重解答(第二层真相),这时想必每个读者都会在心里大叫“为什么?!”;此外,我在前文也说过,“突然推理”是结论在前,推理在后。所以,答案已呼之欲出,三津田想挑战读者的显然是“意外的推理”——侦探是如何推理出这个真相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然了,因为你才是真凶”——此处的“你”究竟指谁,作者并未揭示。“你是高屋敷妙子,你才是真凶”和“你是古里毬子,你才是真凶”完全是两回事,两者的推理过程也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高屋敷妙子”,那么就连第一重解答也得推翻,因为在第一重解答中,真凶是古里毬子;如果“你是古里毬子”,则不需要推翻第一重解答——只因“你假扮了高屋敷妙子,实为古里毬子”,所以“你才是真凶”。


因此,虽然幕间(四)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真相,但那是模棱两可的真相。真相到底是哪一种,在《尾声》中才会被揭晓。当然在此之前,读者通过“第二重解答——第三重解答的最终线索”,有可能推理出是哪一种真相。只是如此一来,原本只需猜测推理过程的读者便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得先确定真相是什么。倘若连真相也确定不下来,甚至意识不到真相的两可性,又何谈“做出把线索和真相串联起来的推理”呢?这是何等奇妙的一封挑战读者书啊!


此外,与第一封挑战读者书不同,作者发出第二封挑战书后,就此结束了这一章,本该连续的情节在此处被硬生生地截断。这时性急的读者当然会赶紧翻到下一章,但愿意做些思考的读者还是会稍作停留吧。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迷宫草子》的读者,情况会怎样呢?根据文中“以后会一次连载两章——也包括单设《幕间》”的说法,则无论是按“一次连载两章”来,还是按“单设《幕间》”来,《幕间(四)》和《尾声》都不会出现在同一期杂志上。由此《迷宫草子》的读者们便有了一个月的思考时间。


《首无》为作外读者和作中读者都留下了思考的时间。这似乎也佐证了作者想挑战读者的是“意外的推理”。


5.无头尸讲义的目的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


说到《首无》,几乎每个读者都对作中的“无头尸讲义”(准确地说,是“无头尸制造动机”讲义)印象深刻。三津田是一个喜欢在作品中插入讲义的作家。比如,《如凶鸟忌讳之物》的“人类消失的分类和方法”讲义、《如密室自闭之物》的“密室诡计”讲义以及《朱雀怪》的“无人生还”讲义。然而,同为讲义,《首无》插入讲义的目的却与上述三者不同。


关于“讲义”,饭城勇三在《埃勒里·奎因论》中有如下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