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小说

多年后重读《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真是一种奇怪的体验。通常来讲,我是不会重读自己编辑过的小说的,就像我所认识的许多作者也不会再去看自己早期的作品一样。因为编辑和校对工作和创作小说一样,需要不断推敲、琢磨和反复修改,偶尔还会被卡住,想破脑袋也找不出一个更好的方案。所以即便最终我对成品再满意,也不想再看了。也不需要再看了。


你问我看到黑尔高级警督转身走向自己的车这一幕,然后合上书的那一刻有什么感受?我花了整整一下午和一部分傍晚重读这本书,却担心这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表面上看,《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的故事情节几乎可以说和二〇〇八年六月发生在布兰洛大酒店的事件并无相似之处。小说里既没有婚礼,也没有订房间的广告公司老板,没有罗马尼亚的酒店维修人员,更没有树林里的男女交合。这个故事的场景在丹佛郡,而不是萨福克郡;也没有人是被锤子砸死的。实际上,小说里的许多情节都相当戏剧化:著名女演员被人勒死——还是两次!——破案线索受到莎翁名剧《奥赛罗》的情节启发;狂热粉丝用淡紫色的信纸写信;去世的姑姑留下一笔高达七十万英镑的巨额遗产。这些设定肯定都是艾伦顺手瞎编的,根本用不着特地去一趟布兰洛大酒店找灵感。


然而,除非我从一开始就想错了,否则塞西莉·特里赫恩确实是看过这本小说后,坚定了斯蒂芬·科德莱斯库并非真凶的想法。随后,她打电话给远在南法的父母,告诉他们:“真相就在眼前——呼之欲出”。据她父亲所说,这是她的原话。我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也相信自己掌握了真实世界中那场凶杀案的案情,却依旧不知道塞西莉究竟从书中发现了什么关键信息。


不过,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就算从一开始便已知两名凶手的身份,这次重读却依然让我感觉十分有趣。虽然艾伦·康威并不喜欢写悬疑小说,甚至瞧不起这个题材,却将之写得十分精彩。阅读一部情节错综复杂,却能完美自圆其说的侦探小说会令人有种难以言表的满足感,多年前阅读初稿时的兴奋与愉悦也仿佛被再次唤醒。艾伦从不欺骗读者,我想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虽然阅读他的作品很快乐,但审校作品并非易事。我已记不清当初花费了多少小时确认细节、查校那十个关键时间点,比如确保那些时间点确实能连上,并且不会自相矛盾。大部分的编辑工作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艾伦和我的关系总是摩擦不断——但也确曾在我的伦敦办公室里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而此刻,我坐在布兰洛大酒店的花园里重读这本小说,突然回忆起那个漫长的秋日下午与他的激烈争执。他这个人怎么可以那样令人不悦呢?作家为自己的作品据理力争是一回事,但艾伦喜欢高声争论,还指指点点,让我觉得自己活像闯入他想象力圣殿的不速之客,而非帮助他创作一本该死的畅销书。


举例来说,我希望他能以对阿提库斯·庞德的描写作为开篇,因为这本书毕竟是围绕着这位侦探展开的,我担心读者会不会觉得前面整整四章都在描写别的人物和事件、迟迟不见大侦探人影很无趣。另外,我对《鲁登道夫钻石》那一章也不甚满意,因为它几乎和主要案件调查以及水上的塔利毫无关系,就像忽然冒出来的独立故事一样。我想删掉这章,但他坚决不肯。我的意见可能让他有些不开心,因为我们都知道,七万两千字的小说略短了些。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不少小说都挺短,比如《煦阳岭的疑云》(By the Pricking of MyThumbs)和《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享誉世界的杰作)两本字数都在六万多字将近七万字。删掉钻石盗窃案一章会大幅缩短这本小说的长度,甚至进而影响其商业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艾伦并不打算扩充剩余的章节。这么一来,我就只能在他已经写好的部分上做改动。我喜欢这一章的故事,后来梅丽莎·詹姆斯卧室墙上的破损这一细节还是我提议添加的,这样才能稍微把故事主线和盗窃案的章节更好地联系起来。


我们之间最大的分歧在于埃里克·钱德勒这个角色。埃里克是一个相当令人反感的角色,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与思想还没有如今这样敏感,作者们在塑造身患残疾的角色时无须思虑再三。但是,创造一个跛脚的人物或许情有可原,把他描写成一个心理残缺的巨婴——并且还有某种变态的性心理,却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故意歧视,某种程度上,好像是故意把身体残疾和行为出格画等号。当然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角色是以布兰洛大酒店的夜班经理德里克·恩迪克特为原型的。正如劳伦斯·特里赫恩所言,书中的描写是对原型的残酷扭曲,我要是早点知道,一定会更加坚决地反对。


关于小说的结局,我更是和艾伦大吵了一架。当阿提库斯·庞德将南希·米切尔从桥上救下后,去医院探望她时——他告诉南希自己会是她永远的朋友,并希望帮助她。然而两章之后,他却指控南希是杀害弗朗西斯·彭德尔顿的凶手。“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善人!”


“他那么做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效果!”我还清楚记得艾伦当时用他一贯的、略微居高临下的态度嘲笑我的样子。


“但是这样一来角色性格就不连贯了。”


“这是惯例。侦探把嫌疑人集合起来逐个击破。”


“这我知道,可是艾伦,他有必要攻击她吗?”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苏珊?”


“她有必要出现在这场戏里吗?”


“当然有必要!没有她这场戏根本就说不通!”


最终他稍微让步了一些——很不情愿地做了修改。但我还是不太满意。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我之前也说过,艾伦喜欢把一些细节藏在字里行间。现在想来,当初他之所以反对我的修改意见,大概是我在不知情下移除了他的部分秘密信息:就像复活节彩蛋一样。我说过自己很不喜欢“阿尔吉侬”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哑剧中的角色。我觉得叫这个名字的男人和在一九五三年开着法国进口标致跑车的人形象不符。我也不喜欢《黑暗降临》那一章里的拉丁数字,因为和书里其他章节的计数风格都不一样。同样的理由,我对于这部虚构小说中忽然穿插着出现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满意,比如伯特·拉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罗伊·鲍灵等等。


可是这些他都坚决不改。


除此之外,我对《黑暗降临》这个章节题目也有意见——而这个题目绝对是他的复活节彩蛋之一。不管怎样,康威很尊崇阿加莎·克里斯蒂,并且时常借用她的创意。“黑暗降临”(Darkness Falls)的章节题目以及他对塔利这个村庄夜晚的描写,很显然借鉴了阿加莎的小说《长夜》(Endless Night);另一章《致命风波》(Taken by the Tide)也是如此,明显是致敬《顺水推舟》(Taken at the Flood)。利用名著《奥赛罗》提示线索也是典型的阿加莎风格,她甚至还直接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自己的四部小说命名。阿加莎甚至还作为客串嘉宾出现在小说里:在去往丹佛郡的火车上,凯恩小姐读的那本小说,是当时的新人作家玛丽·韦斯特马科特的作品,而这个名字正是克里斯蒂的笔名。


不只是我,审稿编辑提出的意见也同样被艾伦一口回绝。她对小说细节有很多疑问,我还记得其中一个是关于结尾处庞德搭乘的火车引擎型号LMR57。这种引擎的使用时间要比故事的设定时间早一百年,主要用于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的货运列车,而不是丹佛的客运火车。但艾伦毫不在意——“没有人会注意到的”,他说,并且坚持保留了下来。可这是为什么呢?要改也不是一件难事。另外,审稿编辑也和我一样,认为要在一九五三年找到一辆右侧驾驶的标致跑车是非常困难的。


以上这些讨论看起来都和杀害弗兰克·帕里斯的凶手身份毫无关系,但事实却是:艾伦知道真相。他从布兰洛大酒店回家后,曾这样对情人詹姆斯·泰勒说——“他们抓错人了。”可他为什么隐瞒真相呢?为什么没有通知警察?之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可现在即便再次读完《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也依然没有头绪,尽管这本小说很有可能包含虚构和现实中两个案件的答案。我要如何才能从书里找到答案呢?


先从名字开始吧。


艾伦总喜欢拿角色的名字做文章。在庞德系列的第四本小书《暗夜的召唤》一书中,角色的名字都是英国的河流名;《阿提库斯·庞德在国外》这本书中的人物名称都是钢笔制造商的名字。没花多长时间我便明白了他在《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中玩的花样——尽管有的较为牵强,但所有角色的姓氏都取自著名的犯罪小说作家。“埃里克·钱德勒”和“菲莉丝·钱德勒”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那是取自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之名,可以说他创造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私家侦探角色“菲利普·马洛(Philip Marlowe)”;“阿尔吉侬·马许”则来自女性推理作家奈欧·马许(Ngaio Marsh);“玛德琳·凯恩”取自《邮差总按两次铃》和《双重赔偿》的作者詹姆斯·M.凯恩(James M.Cain);“南希·米切尔”则来自格拉迪斯·米切尔(Gladys Mitchell)——一位著有六十多部悬疑小说的高产女作家,连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都是她的书迷。


可是,艾伦的处理可不只这样简单,他还把这些和他在布兰洛大酒店见过、采访过的人名结合起来,赋予小说角色相似的名字以及相同的首字母缩写。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兰斯·加德纳(LG)——姓氏取自美国侦探小说家厄尔·斯坦利·加德纳(Erle Stanley Gardner),影射劳伦斯·特里赫恩(LG),让后者极其愤慨。另一个例子是伦纳德·柯林斯医生,这名字明显是在影射莱昂内尔·科比(LC);同样,拉脱维亚制片人西曼斯·卡克斯(Símanis Čaks)的姓名首字母缩写一定和斯蒂芬·科德莱斯库(Stefan Codrescu)有关,只是他在故事里却几乎没有什么戏份,连嫌疑人都算不上,这点很有意思。


我意识到,要想搞清楚艾伦·康威究竟在想什么,就必须整理出一张示意图,把萨福克郡的布兰洛大酒店和丹佛郡的水上的塔利联系起来作对比。那么最明显的提示便是这些角色,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与现实中所影射的人之间的关系。我在酒店花园的木桌前读完小说已是日落西山,于是起身回到房间,拿出笔记本草拟出如下内容。


梅丽莎·詹姆斯(Melissa James)


姓氏来源:P.D.詹姆斯(James),侦探小说《无辜的血》和《教堂谋杀案》的作者。也可能是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他为庞德的这部小说写了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