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12.2 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伦理学




〔360〕 [奥]S. 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自传》,3页。


〔361〕 [美]C. S. 霍尔著:《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9页。


〔362〕 [美]B. 纳尔逊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火炬版前言”,10页,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363〕〔364〕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8~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65〕 [奥]S. 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55页,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73。


〔366〕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61页。


〔367〕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97页。


〔368〕 同上书,128~129页。


〔369〕 同上书,129页。


〔370〕 [美]B. 纳尔逊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218页。


〔371〕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285页。


〔372〕 [美]B. 纳尔逊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212~213页。


〔373〕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74〕 [奥]S. 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94页,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


〔375〕 [奥]S. 弗洛伊德著:《性学三论》,见《爱情心理学》,59页等,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376〕 Oedipus Complex概念源自古希腊神话。Oedipus是底比斯王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的儿子,因神曾预言他将弑父娶母,出生后便被其父遗弃山崖。后为一牧人救起,由科任托斯王波吕玻斯收养。长大后,他想逃避弑父娶母这一天命,出外流浪。不期在途中为争道而无意中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来到底比斯后,由于他猜出了“司芬克斯”(Sphinx——即人之谜)之谜而被底比斯人拥为亲王,并娶前王之妻(也就是他亲生母亲)伊俄卡斯忒为皇后,生有四个子女。后全城邦瘟疫流行,人们诉求神谕,所得到的答复是:必须除掉杀死前王的罪人才能消灾。俄狄浦斯究其原因,才知他自己已经弑父娶母。伊俄卡斯忒知情后自缢身亡。俄狄浦斯也在悲悔之中刺瞎双眼,流浪而死。据此典故,Oedipus Complex又可译为“恋母情结”。


〔377〕 Electra Complex,亦源出古希腊神话。Electra为古希腊神名,因她恋爱自己的父亲而出名,故有“恋父情结”之译,与“恋母情结”相对应。


〔378〕 [奥]S. 弗洛伊德著:《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154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79〕 弗洛伊德说:“男女性特征的截然分化始自青春期,……”见《爱情心理学》,106页。


〔380〕 同上书,106页。


〔381〕 同上书,174页。


〔382〕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350页。


〔383〕 《爱情心理学》,170页。


〔384〕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弗洛伊德与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之间的相似性:从自然主义人性论出发,走向反文化主义的结论。


〔385〕 在弗洛伊德这里,“本能”不仅包括性本能,也包括生本能、死本能等。关于生死本能,限于篇幅,未及论述,当容另篇。


〔386〕 参见[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87〕 详见上书,57~58页。


〔388〕 [奥]S. 弗洛伊德著:《自我与本我》,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196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89〕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59页。


〔390〕 [奥]S. 弗洛伊德著:《超越唯乐原则》,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6页。


〔391〕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导论新编》,60页。


〔392〕 [奥]S. 弗洛伊德著:《自我与本我》,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204页。


〔393〕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导论新编》,52页。


〔394〕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60页。


〔395〕 [奥]S. 弗洛伊德著:《自我与本我》,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206页。


〔396〕 [奥]S. 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60~61页。


〔397〕 [奥]S. 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11页。


〔398〕 “图腾”和“禁忌”两词最初是由西方人类考古学者发明的。据考证,“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J. Long在考察北美洲印第安族人的礼仪活动时发现的。最初写作“Totam”,后泛指原始礼仪和宗教的一般形式。“禁忌”亦译为“塔布”(Taboo),源出近同于“图腾”一词,但它的含义不同,泛指原始风俗、习惯和道德的一般禁令性规定或形式。


〔399〕 [奥]S. 弗洛伊德著:《文明及其不满》,英文版,38页,伦敦,1963。


〔400〕 同上书,34页。


〔401〕 H. 马尔库塞敏锐地看到了弗洛伊德的这一主题思想,用其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尝试性的再探讨,其理论成果便是他的《爱欲与文明》。


〔402〕 [奥]S. 弗洛伊德著:《文明及其不满》,英文版,59页。


〔403〕 参见[奥]S. 弗洛伊德著:《文明及其不满》,英文版,63~64页。


〔404〕 [奥]B. 纳尔逊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214页。


〔405〕 [奥]S. 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88页。


〔406〕 同上书,88页。


〔407〕 [美]B. 纳尔逊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211页。


〔408〕 [奥]S. 弗洛伊德著:《自我与本我》,见《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184页。


〔409〕 参见王润生著:《功利主义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