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一、如何理解“艺术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

黑格尔所提出和探讨的这个问题,是关于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特点、价值和意义的问题。黑格尔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批判了三种观点:其一,把艺术品与人的一般产品混为一谈;其二,唯天才论和唯灵感论;其三,认为艺术品低于自然物。


在黑格尔的批判中,首先表述的合理思想是,揭示了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特殊性,并深刻地批判了艺术教条主义。


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当然是“人的活动的产品”。但是,从这个前提出发却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任何人都能“凭意志力和熟练的技巧”生产艺术作品。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就在于抹杀了艺术作品的特点,把艺术作品混同于人们可以成批生产的一般产品了。当然,一般产品的生产也存在是否“艺术”的问题,但这只是就产品的外观和纯形式的问题,而不涉及产品作为艺术品的内容问题。黑格尔还指出,就艺术的创作活动而言,单凭意志和某些规则进行创作的观点也是一种肤浅的形式主义表现。因为,“凡是按照这种指示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拘泥形式的、机械的”注286。黑格尔的批判表明,他不但把艺术作品与一般产品严格加以区别,实际上他也把艺术创作与工艺制作加以区别。就是说,无论一般产品还是工艺品都可以按固定规则成批生产,而艺术品则不能。真正的艺术品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都是特有的“这一个”,而绝不雷同。换言之,所有艺术珍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从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特点出发,黑格尔针对流行的所谓创作规则,尖锐地批判了艺术教条主义。在黑格尔看来,为艺术创作制定普遍适用的规则之不可能,是由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特点所决定的。他指出,流行的所谓创作规则都是“含糊的空泛的话”,对于艺术家的实际创作是不适用的。因为,这类创作规则最多也只能适用于“艺术作品外表方面的修饰”,而没有也不可能反映各个艺术家所特有的实际创作过程。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实际创作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灵的活动的过程”。他们要把“那些更丰富的内容和范围更广的个别艺术形象拿到心眼前观照”,并且这种观照本身还包含艺术家的“自我观照”和“自我创造”,所以艺术家们的实际创作过程必定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显然,这样的创作活动不可能靠机械的规则达到目的。相反,如果艺术家的创作被套上机械规则的模式,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有鉴于此,黑格尔还就避免美学研究陷入艺术教条主义作了重要的规定。在黑格尔看来,美学不能从具体创作的角度研究艺术,而只能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根据这种观点,黑格尔也把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并且认为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美的本质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而不是给艺术创作确定具体规则。他这样写道:“其实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的规则。”


黑格尔就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艺术观点所作的批判扬弃,其深刻之点在于他打中了形式主义美学派别的要害,总结了这个派别在美学和艺术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按照形式主义观点考察艺术作品及其创作,最终必然要导致给具体创作开方剂的艺术教条主义。另一方面,黑格尔所作的批判总结也基本上符合艺术家们创作的要求。事实上,所有真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是同艺术教条主义相对立的。因为,艺术教条主义永远是艺术发展的“死胡同”,它不可能不激起艺术家们的反对。


黑格尔通过批判所表述的另一个合理思想是,强调思维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必要性,反对反理性主义。


黑格尔指出,从“艺术作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这个前提出发,还产生了把艺术创作中天才和灵感绝对化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艺术创作只能听凭艺术家本能的天才和灵感,不仅不需要思维理性,而且要杜绝思维理性。黑格尔在批判这种反理性主义观点时,虽然特别强调理性的作用,但他并没有走到否定天才和灵感的另一极端。相反,他首先指出,这样一种观点,就其承认天才作为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而言,“有一部分真理”。因为天才这个条件,不仅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而且“不是单靠自觉的活动所能得到的”。同样,黑格尔对于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也有条件地予以肯定。他所否定的,只是那种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单靠天才和灵感便可解决一切从而完全否定思维理性的观点。


这些都说明,黑格尔在考察和解决美学问题时,之所以能高于他的前人和同时代人,能够较全面地深刻地看问题,就因为他能够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这里,黑格尔就是从感性与理性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的。正是根据这种观点,他能够看到感性与理性在艺术创作中并不是绝对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创造艺术的感性形象离不开思维理性的劳作。


事实上,在艺术创作中,无论在内容的把握方面,还是在形式的表现技巧方面,都不能没有理性思维的劳作。黑格尔指出,就艺术作品的外表形式而言,这是一个“接近手工业”的纯粹技巧方面。一个艺术家必须掌握这种熟练的技巧,才能在创作中有效地驾驭各种材料而不受阻碍。当然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这种技巧的重要程度不同,“这一方面在建筑和雕刻中最为重要,在图画和音乐中次之,在诗歌中又次之”注287。另一方面,从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则更是如此。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内容的丰富和深刻程度,完全与他的思想成熟程度和深刻性相一致。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注288如前所述,黑格尔并不否定天才和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不过他更强调在把握内容和技巧方面思维理性的重要意义。因为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这就“要靠思考,靠对创造的方式进行思索,靠实际创作中的练习和熟练技巧来培养”注289。即使是天才很高的艺术家,如果没有在深入生活中勤勉的思维理性劳作,没有成熟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解力,也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轰动一时的优秀作品,但比起《浮士德》,则还显得不够完美。究其原因,可以说就在于歌德在创作前一部作品时还很年轻,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生活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创造《浮士德》时的深度。可见,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品,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家须得有天才和敏锐的灵感;另一个是这样的艺术家又能够在深入生活中勤于思考。正如黑格尔在概括诗的艺术创作经验时所指出的那样,“要靠内容,要靠对于人、人的深心愿望,以及鼓动人的种种力量,作出内容充实意义丰富的表现,所以理智和情绪本身都必须经过生活经验和思考的锻炼,经过丰富化和深湛化,然后天才才可以创造出成熟的、内容丰富的、完善的作品”注290。


上述黑格尔对反理性主义的批判是深刻的,包含着丰富的合理内容。他从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辩证观点出发,揭示了思维理性在艺术创作各个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还对艺术家达到感性与理性统一从而创造出完美作品的艺术经验作了深刻的概括。黑格尔这种批判和概括的深刻性,就在于他正确地指出艺术创作必须从内容出发,而内容的核心就是人的生活。因此,要创造完美的艺术作品,就是说要使作品表现得“内容充实意义丰富”,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只有这样,“经过生活经验和思考的锻炼,经过丰富化和深湛化”,才能在创作中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这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中所包含的极其深刻的唯物主义内容。而且在对人的生活的理解上,黑格尔表现得相当深刻。因为从《精神现象学》开始,黑格尔所紧紧追索的就是人的社会性。注291在这方面尽管形式是唯心的,但实质内容是非常深刻的。黑格尔关于人的生活的理解不仅高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有了一个飞跃,而且他在这方面的高度也是费尔巴哈所不可企及的。就黑格尔美学的这种合理思想而言,它同19世纪德国以席勒、歌德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实践在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


黑格尔在批判中所表现的第三个合理思想是,揭示了艺术真实高于非艺术真实的特点,并把艺术创作提到实践的高度,从而有力地批驳了贬低艺术价值的蒙昧主义观点。


黑格尔指出,从“艺术作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出发,还产生一种视“人的艺术产品要低于自然产品”的错误观点。其论据是,“艺术作品本身没有什么情感,不是一种通体贯注着生命的东西,作为一种外在事物看,它是死的”。


这种观点的错误,仍然在于使对艺术作品的考察停留在现象方面,表现了对于艺术作品实质内容的无知。黑格尔承认,如果仅仅从现象上看,那么,塑雕像的石头,画油画的颜料、画布,写诗歌的纸张,如同一般的石头、颜料、布和纸张一样,并无不同,确乎是没有生命的。然而,从其所包含的实质内容看,艺术作品作为“心灵的产品”,“受过心灵的洗礼”,为“心灵所灌注给它的生气”,它们又不是死的。不但不是死的,而且“艺术作品比起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


对于艺术作品高于自然产品,或者说艺术真实高于非艺术真实,黑格尔作了两方面的说明。一方面,艺术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完善、稳定、经久的特点,这是自然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个别的有生命的自然事物总不免转变消逝,在外形方面显得不稳定,而艺术作品却是经久的”。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在内容上具有自然产品所不能比拟的精神价值。诚然,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只要有人参加,都会表现出精神价值。但这种价值的表现是零散的,不可能特别集中和十分强烈。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真实,由于是对于非艺术真实的系统凝聚和升华,从而能表现得系统集中而又鲜明强烈。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所不能做到的。”“艺术作品抓住事件、个别人物以及行动的转变和结局所具有的人的旨趣和精神价值,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比起原来非艺术的现实世界所能体现的更为纯粹,也更为鲜明。”注292


同时,黑格尔揭示出艺术作品高于自然产品,不仅表现在美学上,即艺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自然产品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表现在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上。


黑格尔坚决反对认为艺术在人类需要中可有可无的蒙昧主义观点。相反,他认为,艺术对于人类“是一种较高的需要,有时甚至是最高的、绝对的需要”。这其中的基本原因就在于,艺术在人类认识世界与创造世界的实践中是重要的一环。


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活动的轴心,人们通过实践“观照自己,认识自己”,“去改变外在事物”,“创造自己”。这种实践的性质表现为人特有的一种活动,即包括主观冲动和改变外在事物的主客观统一的活动。实践的目的是“克服外在世界的疏远性”,把异化的外在世界变成我的人性化的世界,从而使人获得自由。事实表明,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无论对于客体的认识,还是对于主体的认识;无论在客体的创造方面,还是在主体的创造方面,都离不开艺术和艺术的创造。黑格尔指出,艺术创造不只是对外在事物的创造,而且是通过这种创造“进行自我创造”;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观照,也是人自己“观照自己”。这种从实践高度对艺术和艺术创造所作的考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真谛,是黑格尔在美学史上高于前人甚至超出自己时代的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