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节 珍奇动物  

中国野骆驼分布在新疆东北部,即哈密、吐鲁番、鄯善三县以南,罗布泊以西的塔里木沙漠和洼地上,此外,在新疆、甘肃、青海交界处的敦煌附近及内蒙古马鬃山一带也有它们的踪迹。

野骆驼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险恶,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那里夏季酷热,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最冷在零下20℃以下。砾石流沙在夏天灼热太阳的照射下,竟达70℃左右。降雨量年平均不过30毫米,天空刚飘来一朵乌云,还没落在地上,在空中就已蒸发。一年有50天是飞沙走石的大风天,有人曾形容“鸟飞过境要自带粮食”,而在此荒漠地区野骆驼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野骆驼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早已适应严酷的沙漠自然生态环境,养成吃大苦、耐大劳的习性。它自身有防风、防沙、耐渴、耐热的生理功能,又有一套饮水、节水的技巧,最有趣的是体温可随气候调节变化,毛皮服装自行换季通风。

野骆驼的蹄子在沙漠中行走如穿靴,悠然自得。它的鼻孔可以自由启闭,眼睑睫毛长可以防风挡沙。双驼峰高高凸起,有厚厚的脂肪,又当干粮袋又是大水壶。当它行走在缺草缺水的沙漠中,驼峰脂肪就是它自身的一个食品供应处。据计算,100克脂肪氧化时可产生107克水,若驼峰储有30公斤脂肪,氧化时可产生30多升水。野骆驼嗅觉灵敏,能嗅出老远老远地方有水草,一口气能喝下100升左右的水。它不仅会“开源”,还会“节流”,平时“守口如瓶”,不轻易张嘴嘶叫,粪便又小又干燥,充分节约用水。为了避免出汗蒸发,它自动调节体温,白天上升到40℃,夜晚又下降到34℃,以适应内陆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它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少有的变温动物。野骆驼体内的血液始终保有一定水份,以维持正常的循环系统,保证生命的存活。夏天来临,野骆驼身上的毛脱落一些,更多的是粘结成毡片,悬挂在身上,既防止烈日照射,又与皮肤有间隙,可以通风降暑,一举两得,可谓天赐“仙衣”,独具风采。野骆驼在茫茫沙海之中,见到沙生植物如红柳、芦苇、琐琐柴、骆驼刺等它都吃得香甜可口。每到春季求偶交配,母骆驼妊娠期13个月,每胎一仔。可爱的小骆驼落地两小时就站起来行走,降生一天就能随着“妈妈”到戈壁沙漠中游玩,六个多月长到100公斤,平均寿命30—35岁。夏天,野骆驼一公一母带着一头小骆驼组成一个小家庭散居,在沙漠中寻找零散的水草。秋天,野骆驼汇合成一二十头进行群体活动,找背风及有水源、草类的洼地或丘陵干沟觅食。当冬季暴风雪来临,成群的野骆驼屁股迎着风一起卧倒,把小骆驼藏在中间维护着,共同抵御灾难性天气。

目前中国产的野骆驼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3年已将新疆罗布泊洼地和塔里木河下游划为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7)仙鹤与秦岭仙子——丹顶鹤、朱鹮

中国是世界上产鸟最多的国家,其中珍禽异鸟稀有种类为数不少。中国鹤举世闻名,最珍贵的属丹顶鹤(仙鹤),数量最少的是稀有美丽的朱鹮〔huan环〕。

丹顶鹤(Grusjaponensis)丹顶鹤又叫仙鹤,长嘴、长脚,除喉颈褐色,尾部飞羽黑色外,全身披着雪白的羽毛,与裸露的朱红色头顶相配,雍容华贵,潇洒秀美。由于丹顶鹤的寿命较长,人们便将它与神仙联系起来,因此又将其作为长寿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常用它吟诗作画,画家画一幅松鹤延年图,表示对老人的祝福。唐代诗人刘禹锡见到鹤飞,诗兴大发,畅怀吟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丹顶鹤翅膀宽大,飞翔能力强。飞时头与颈和两脚伸直,前后匀称,飘然若仙,给人以高雅美好的形象。

丹顶鹤是一种候鸟,每当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的三四月份,它们从南方江西、江苏以及山东和沿海飞回北方。飞时成群结队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繁育后代。在沼泽、湖泊、河边、苇塘、浅滩上筑巢造窝,产卵孵化。鹤是一夫一妻的永久性配偶,它们常常成双成对鼓羽亮翅,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叫声清脆宏亮。鹤筑巢隐蔽,每窝产卵一二枚,重250—270克。在5月下旬孵化期间,父母双亲轮流值班,分别卧孵。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起立一次,翻动卵一次,保持卵温度均匀,并调换趴伏方向。雌鹤雄鹤分工明确,一个趴窝孵,另一个担任警卫员,责任心均很强。孵化30—33天,幼鹤出壳,由鹤妈妈带领觅食,鹤爸爸在一旁保护。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中旬,北国寒风乍起、地面见霜时,鹤又成群结队南迁了。

值得一提的是,丹顶鹤不仅在繁殖后代上尽职尽责,在教育小幼鹤时也绝不溺爱。凡已经有过一次越冬本领飞回来的幼鹤便被逐出家门,让年轻的幼鹤三五成群过集体生活,练习生存的本领,而原配老夫妻再度过上清静的日子,继续繁衍后代。

丹顶鹤主食是各种鱼类、乌拉草、三梭草、芦苇嫩芽,并啄食一些昆虫,丹顶鹤一般能活50——60年,被称之为寿鸟,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贵飞禽。

朱鹮(Nipponianippon)朱鹮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最稀少的鸟类,濒临灭绝,是国际保护鸟。朱鹮头戴凤冠,长喙,朱红色脸和额头,翅膀和尾羽下侧是红色,身上都是雪白羽毛,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1.5—2公斤。朱鹮对巢区选择十分严格,必须是高树,必须是有水田的地方,以便于取食水生动物,还要求环境安静偏僻。我国发现朱鹮是在陕西洋县姚家沟。1981年在此建立秦岭1号朱鹮群体保护站。大家将朱鹮视为秦岭仙子,爱护备至。1984年又在洋县三岔河发现有朱鹮。这种鸟4月在树上筑巢后产卵三一四枚,5月份双亲轮流趴孵,约28天出壳,雌雄共同养育雏儿。小鸟生羽期约一个月左右。科学工作者在姚家沟观测到,幼鸟的双亲每日觅食达17次之多,有一公斤重,十分辛苦。幼鸟一旦离开巢,不论是亲鸟还是幼鸟都很少回到老巢来,等到下一个繁殖周期再立新巢。为了保护这种濒危的稀有鸟类,陕西省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