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四章 崇敬的纪念节日

有些民族为了对历史上的重大活动或事件永志不忘,也立有专门的节日予以纪念。

居住在新疆伊犁等地的锡伯族,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要过“杜因拜专扎坤节”(意即“西迁节”)。这是因为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在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木之乱后,为了巩固充实西北边防,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从盛京管辖的17个地区抽调锡伯兵1016人,有防御校、骁骑校各10人,连同眷属共3200多人,编成10个“扎兰”队,于农历四月十八日出发,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长途跋涉,迁徙到新疆塔城一带屯垦戍边。不久,又迁驻伊犁河南岸。锡伯族人民为了记住这次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每年四月十八日,就要办庙会,举行赛马、叼羊、摔交、射箭比赛,家家吃鲜鱼、蒸肉,妇女与老人到野外踏青,年轻人骑马郊游等,以此来纪念这个日子。

云南省文山一带的壮族,所过的陇端节,也是一个纪念搬迁的节日。据说宋代侬智高起义后,几经征战,退守云南富宁县一带,最终失败。朝廷怕他们再次起事,就将一部分壮族人遣散到贵州等地。离别之时,万众痛哭,依依惜别。后来每到三月时,流落他乡的人都回来探亲访友,一年一度的会集,形成了陇端街。从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壮族都过“陇端节”。

四川木里的藏族,在农历十二月初七过“俄喜”节。传说其节日的来源是因为在很久以前,从西藏、云南等地先后迁来阿哲、让甲、草坡、八乐等藏族支系,于腊月初七定居于木里的宁朗、车子、白硼、桃巴等地,因此,每年十二月初七,这里的藏族各家各户都要准备鸡鸭鱼肉,对饮会餐。并先以肉和饭喂家中猫、狗,以卜来年农业丰欠。如猫、狗先食肉,后吃饭,来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否则就是相反。

云南鹤庆城郊板北等村的白族没有火把节,却在农历七月初一过“骆驼节”。华南地区不产骆驼,这里白族过的骆驼节包含着历史上的一段传说。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来到板北村的桥边,所骑的骆驼忽然止步不前。忽必烈无法,只好下骑步行。骆驼在转瞬间变成了石头,永远地留在了桥边,于是也给这里的白族人留下了一个奇特的“骆驼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家家宰牛杀羊,白天看滇戏,晚上漂河灯。他们以剖开的南瓜做船,罩上灯纸或玻璃,做成鱼、龙、凤、莲花、花篮、鹤等形状,点上烛火,在河水上漂流。也有点上数百挂香的星星灯等。河上的点点香火、烛光与天上的星光相映成辉,真是一个“笙歌聒耳人欲醉,银花火树光照人”的令人心醉神迷的夜晚。

各族人民对于教会他们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传说中的能人,也有专门的纪念节日。

云南省新平县拉祜族的苦聪人支系,原来不会农业。传说有一名叫“卡腊”的青年,在山林中看见画眉和梨哈鸟经常在草丛中啄食各种黑亮、紫红、金黄的子粒,就采集回来,撒于湿润的土地上,结果分别长成了荞子、高粱和包谷。卡腊于是教会大家种庄稼,开始了最早的农业。其后,卡腊又教大家编网,装套子,用以捕鸟和捉野兽,并用竹木桩围养鸟兽,从此有了原始的饲养业。卡腊死后,苦聪人怀念他,每个村寨都选一棵高大的椎栗树作为他的化身,每年在他的忌日正月初三过“卡腊节”,奠祭这位农业、畜养业的始祖。节日清晨,男子们相约上山打猎,妇女们在家准备饭食。傍晚时猎人归来,将猎获物放在“卡腊”树前的平地上,妇女们拿来腊肉、蔬菜和黄糯米,孩子们提来装满辣酒的葫芦,姑娘用竹筒背来泉水,大家一起共同准备饭菜。做成后,请村中的受尊敬的老人主持祭仪,全村男子依年龄大小排成一排,手捧竹筒酒,妇女们则在后排,一起饮酒,赞颂卡腊功德。寨中儿孙满堂,身体健康的老人还给孩子们拴线祝福,按习惯女孩子以绿线拴右手腕,男孩子以红线拴左手腕,祝福他们茁壮成长。仪式结束后,所有参加的人一起聚餐,并回忆历史,畅谈未来,成为一个进行传统教育的课堂。

聚居在云南、新疆的蒙古族,元代来此落户。他们有着高超的建筑技艺,他们的家乡被称为建筑之乡。据传说是蒙古族聪敏的后生旃勒得鲁班大师传授,学得木工手艺后,又周游各地,学会石、泥、竹工等等。人们因其技艺超群,品格高尚,尊称其为“旃班”。因四月初二日鲁班曾传授《木经》给旃勒,并给学徒讲授和考查锯、砍、推、钻等技艺,所以每年这一天要过鲁班节,以纪念这位手工业匠人的始祖。每逢节日,外出的泥瓦、木、石工匠都要返回来欢度节日,否则要被认为是不尊师爱贤的人。节日里,村中要杀猪羊,搭台唱戏,抬着檀香木雕的鲁班像周游各村,锣鼓爆竹齐鸣,举行耍龙、跳蚌壳舞、划彩船等活动,以纪念这位建筑业的能工巧匠。

广西罗城仫佬族的依饭节,在仫佬语中为庆丰收、保人畜之意。一般在农历闰年的立冬这一天进行,也就是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有的村寨则在卯、未、亥年或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举行。它是一个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罗英父女二人的节日。传说远古时,仫佬人居住在九万大山,鸟兽糟蹋庄稼十分厉害。神箭手罗义在山中打猎除害。有一天他发现两只凤凰蛋,拿回家孵出小凤凰。凤凰长大后,铁爪铜嘴,随罗义巡看田地,鸣叫几声,就可以约束鸟害。后来罗义又制服狮子,消除兽害,使仫佬山乡年年五谷丰登。罗义又捕来野牛,驯练它耕地,但尚未驯化,罗义就去世了。其女罗英继续驯牛,终于使牛群得以繁衍。她将驯化的牛分送各寨,成为仫佬族人民发展农业的畜力。为了纪念罗义父女的功绩,每逢闰年的立冬日,人们宰猪杀鹅,包粽粑,用芋头、红薯制成牛状放在室内桌上,做五色糯米饭,四周围放上甜酒、花生、芝麻、沙姜、黄豆、胡椒、八角等12种实物和猪的心、肝、肺、胃、肠及鸡、鸭、鱼、蛋等12种供品。并在堂屋正壁上挂一束丰满的糯稻,先由道师请神,一直请来36位神灵,然后大家唱歌起舞,怀念罗义父女,祈求来年作物丰收,以隆重的纪念节日对未来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