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刻书,而且每遇到别人没有的世所罕见的宋元善本,必借来请书法高手,用好纸墨影写②,名为影宋抄本,后人名为“毛抄”。今故宫博物院有毛氏抄本,非常精致,比起原刻印本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代孙庆增著的《藏书纪要》中说:“汲古阁影宋精抄,古今绝作”,由于毛晋首创了影抄法,后人争相仿效,遂使大量的宋元善本得以保留下真实面貌,为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
毛晋苦心经营出版事业,40年如一日,他自己说:“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矻矻[ku枯]不休。”因此被人誉为“典籍印刷之忠臣”。许多宋代刻本靠他翻刻得以流传下来,他对于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好积德行善的人,家乡的“水道桥梁,多独力成之;岁饥,则连舟载米,分给附近贫家”。因此赢得“行野田夫皆谢赈”的称赞,可见他是个很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人,这样的为人,在那个时代也算难能可贵了。
明代私家刻书虽不乏精品,但粗制滥造者也不少,“书帕本”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还在南宋时,官场上就盛行送书的风气,地方官吏或幕僚离任时,总要把六朝史书《建康实录》和词总集《花间集》这两种书,作为赠送礼物送上,这已形成了定例,可以说开了明代“书帕本”的先声。
明代官场行贿之风极盛,行贿时,必以新刻书一本和手帕一块作为陪衬。比如京官奉使出差,回京时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为馈赠礼品,这样才显得雅致些。新书的序文上堂而皇之地写道,“捐俸绣梓,用广流传”。其实新刻书用的是公款,谈不上“捐俸”;所刻之书,本子狭小,刻工拙劣,校勘粗疏;有的书内容是东抄西袭,胡拼乱凑,又哪里说得上“用广流传”。就是这些书被人称做“书帕本”。书帕本被看作是应酬馈送礼物,刻者不上心,受者不重视,所以无一佳本。
上面所谈官刻、家刻之书,虽然不少,但多是经史典籍和名家诗文,而人民大众所需要的小说、戏曲、识字课本、酬世便览、百科大全之类的民间读物却不多,于是坊刻本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明代书坊多集中于南京、建阳、杭州、北京、徽州等地。
南京有书坊90多家,居全国之首。它们刻印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传奇和民间应用类书。其中唐对溪的富春堂刻印的戏曲,据说就有百种之多,如《三顾草庐记》、《岳飞破虏东窗记》、《王昭君出塞和戎记》、《管(仲)鲍(叔牙)分金记》、《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新刻出像音注花栏韩信千金记》(写楚汉战争的故事)等,这些书的版框四周有花纹图案,称做“花栏”,打破了宋元以来传统的单边、双边的单调,增加了书籍的美观。陈大来的继志斋也刻有戏曲10多种,如元人作品《黄粱梦记》,明人作品《玉簪记》(写南宋书生潘必正与陈娇莲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和《旗亭记》(写北宋末年官吏董国度不愿为金人做官,与其妻子隐娘先后投奔南宋的故事)等。各书坊所刻书籍总数可能有二三百种。各书坊刻印的小说有《三国志演义》、《西厢记》、《警世通言》、《隋炀帝艳吏》等;刻印的应用类书籍有《针灸大成》、《医方选要》、《尺牍大全》和识字课本《四言杂字》等。这些书大部分带有插图,销路很广,对活跃当时人民的文化生活起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金陵王氏槐荫堂还刻了图谱类的书《三才图会》,这是明代王圻[qi齐]和他的儿子王思义汇集诸书图谱编成的,分天文、地理、人物等14门,是图谱学的重要著作。他还刻有明代梅膺祚编的字书《字汇》,该书收字33179字,首次将《说文解字》创立的部首加以简化,并首创同部首的字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的方法,每字有注音,字义解释也通俗易懂,其编制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
建阳书坊(均自称“书林”),有堂号姓名可考的约有80多家。许多书坊历史悠久,刻书很多。这些书坊都能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编印出各种类型的书:一是诗文集汇注本。即把各家不同的注解,集编在一起,刻成一部书,使读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不用翻阅很多不同注解的刻本。二是通俗类书。为了使读者得到一部书,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编印者广采博收,按内容分门别类,大量刻印了日用参考的通俗类书,如《事林广记》、《居家必用》等。三是插图本。为了使读者明了文字内容,引起阅读兴趣,刻印了许多插图本书籍,如《全像三国志演义》、《全像牛郎织女传》、《水浒传》等书都是上图下文;而《新刊图像音释唐诗鼓吹大全》、《出相唐诗》则是上图下诗。这些连环画式的图书,都是深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不过万历以前,所刻书籍多是经史之类;到了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刻印的民间读物才日渐增多。
建阳开设书坊最多的是余、刘、熊三姓,三姓开设书坊近40家。他们除刻印经、史、文集、医书、类书外,还自己编写、刻印了许多演义小说。如双峰堂的主人余象斗,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就有《四游记》、《列国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忠正堂的主人熊大木,也编著和刊印了《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乔山堂的主人刘龙田刻印了《千家姓》、《天下难字》、《西厢记》等书22种。刘洪的慎独斋刻印的大部史书、诗文总集、医书、类书较多,如刻了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30卷;南宋朱熹著的《资治通鉴纲目》90卷;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十七史节要》273卷,北宋的诗文总集《宋文鉴》150卷;宋末元初马端临著的典章制度通史《文献通考》384卷;《大明一统志》90卷等,共30多种。如此卷帙浩繁的大书,竟出自一个私人书坊,可见慎独斋规模不小。他刻的书,大多密行小字,别具风格。而且他校勘认真,错误较少,如他刻的《史记大全》,就校正出错讹字245个;校正《文献通考》错讹字多达11221个,可见他刻书非常认真。因此,有人说他刻的“细字书”,“远胜元人旧刻大字巨册”。此外,当时最兴旺的还是建阳的崇化、麻沙两地书坊,那里所刻书籍,风行四方。崇化里的书坊街,这时已有四五千户,据《建阳县志》记载:这里“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这就是说它不仅是刻书集中地,而且已发展为买卖书籍的书市了。这种每个月有六天专门出卖书籍的书市,是国内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因此它吸引着各地书商络绎不绝地来这里批发书籍。位于建阳城西70里的麻沙镇,也是刻书贩书的集中地。清初学者杭世骏写诗道:“书棚到处贪翻刻,俗本麻沙遍学堂”。因为刻书多,来这里贩卖书籍的书商也多,山东曲阜就曾派人不远千里来买书。据说来这里贩书的江西人最多,自宋以来从未间断,为此镇上还建有一座砖刻精细、门墙高大的江西会馆,以接待来往的江西书商。清初的诗人查[zha扎]慎行写诗赞道:
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
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回。
可见崇化、麻沙两地刻书业之兴旺。总之,建阳书坊之盛与南京不相上下,仅在公元1545年所刻书籍就多达451种,特别是所刻小说、杂书、医书,超过了南京书坊。不过,建本依然存在着只求数量、不重质量、校勘不精的老毛病,以致引起政府出面干涉,下令“五经”、“四书”这类科举考试用书,只准依照“钦颁官本”照式翻刻,不准另刻,否则“拿问重罪,追版铲毁,决不轻贷。”但是瑕不掩瑜,建本对文化的普及是有贡献的。
至于杭州、北京的书坊,数目就少多了。杭州有书坊24家,刻书最多的是胡文焕的文会堂,刻书达450种,其中他自己编写的书就有二三十种:有《诗韵》、《词韵》、《琴谱》、《省身格言》、《格致丛书》等,后者收载古人著述300种,多是考证名物的书,取《大学》“格物致知”命名。杭州还有容与堂书坊,刻印了很多戏曲传奇小说,大都题名“李卓吾评”,如《李卓吾先生评忠义水浒传》等,刻印都很精美。
北京书坊有堂号可考的只有13家,分布在正阳门、宣武门、隆福寺、护国寺等处。其中著名的有永顺堂、汪氏书铺。前者近年发现有11种唱本和南戏剧本《白兔记》,这是现存最早的戏曲刻本;后者刻书最多,从汪家的一张卖书广告中,所列书目就有14种,其中有史书、文选、诗集、医书,还有一部琴学的重要参考书《太古遗音大全》。他所刻的书,多是翻刻宋、元善本,刻印皆工,可惜多已不传。还有座落在正阳门内岳氏书坊,于1498年刻印了《新刊奇妙全像注释西厢记》,内有150个情节配有插图,有的情节一连用了八幅插图,这是现在传世的最早的插图本《西厢记》,今已收入郑振铎主编的戏曲善本大型丛书《古本戏曲丛刊》中。
徽州(治所在今歙县),盛产纸、墨和雕版用的良材,据说徽州书版,即便到了清代,也都完好如初,印出来的书仍然很清晰精致,不像建本书版那样,质软经不起印刷;歙县虬[qiu求]村刻工技术高超,有不少人善书工画,精于镂刻,而且父子兄弟相传,世代为业,一直到乾隆、嘉庆时代,历经200多年不衰;同时又崇尚文风,读书人也多,对书籍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因此明中期以后,徽州兴起了刻书之风,有书坊不下10家,其中著名的有歙县人吴敏学的师古斋,先后刻印经史子集100多种,刻书之多,在徽州可算是第一人了。关于吴敏学刻书的事,《议庵偶笔》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歙县吴敏学,梦为冥司所录,叩头求生。旁有一判官禀曰:“吴生阳寿未尽。”吴连叩头曰:“愿做好事。”冥司曰:“汝作何好事?”吴曰:“吾观医集率多讹舛,当为订正而重梓之。”冥司曰:“刻几何书?”吴曰“尽家私刻之。”冥司曰“汝家私几何?”吴曰“三万。”冥司可而释之。吴梦醒,广刻医书,因而获利,乃搜古今典籍,并为梓之,刻梓费及十万。
这段故事十分荒唐,不足置信,但它反映了吴敏学对待刻书事业尽心尽力的敬业精神。他刻的书确实不少,著名的有医书《河间六书》八种27卷;《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204卷;还有宣扬理学的书《性理大全》;有朱熹和吕祖谦编的《近思录》以及经、史、诗集、文选、小说等。流传至今的有“五经”、“四书”、《资治通鉴》、《二十二子》等书。以明代工价纸张之低廉,刻梓费达到10万,可称得上徽州第一书坊了。还有吴继仕的熙春堂摹刻的《六经图》,据说“图象俱精,字纸兼美,一照宋本,校刊无讹”,几乎与宋版书完全一样,以致书商们把书上“吴继仕考校”一行字剜下,冒充宋版,可见刻印之精美。
此外,江苏的苏州、常熟、扬州,江西的抚州,福建的漳州都有书坊,刻书业也相当兴旺。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