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印刷术传入亚洲各国
朝鲜是首先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
中朝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两国就开始了文化交流。南朝时期,中国宫廷里有高丽、百济的乐舞,朝鲜有中国的学者、工匠、画师在那里讲学,传授技艺。7世纪时,唐都长安有许多新罗留学生,他们广泛研究中国文化,回国时,又往往带走大批书籍,并把学到的文化知识、工艺技术,在国内传播推广。像后来的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12岁来中国,18岁在唐中进士,回国后,他的书法、诗文在新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朝鲜,首先是从传播佛经开始的。新罗和高丽王朝都崇奉佛教,以佛教为国教。唐朝时,新罗的僧人就从中国带回写本《大藏经》,受到全国的欢迎。举世皆知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也是从中国带回的。宋朝《开宝藏》印成后,宋政府先后赠给高丽王朝三部。11世纪上半期《契丹藏》印成后,辽又送给他们四部,慧昭和尚又买回三部,仅从辽获得的就不下六七部。此后他们以此为蓝本,利用本国生产的好纸好墨,依照中国雕版印刷,从1011—1082年,历时71年,刻成了第一部工程浩大的《高丽藏》,全书6000多卷,被称为“高丽之大宝”。可惜公元1232年蒙古兵入侵高丽时,大部分大藏经版都被烧掉了。但是由此可知,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朝鲜,大约在10世纪末,而朝鲜自己刻印书籍,则始于11世纪。
公元11世纪,高丽王文宗的儿子王煦(法号义天),曾游历中国和朝鲜许多地方,搜集了宋、辽、朝鲜佛教大师的著作,于1101年编成了4000卷的《续藏》,刊印后,曾分赠给宋、辽和日本几部,不过今天多已散失,残缺无几。
公元1237—1251年,在高丽贵族崔氏父子鼎力协助下,历时15年,又重新雕刻了一部汉文《大藏经》,全藏共6791卷,刻版81258块,每块版两面刻字,这就是有名的八万《大藏经》(图20)。直到今天八万块经版,几乎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朝鲜南部庆尚南道伽倻〔ye耶〕山上的海印寺中,这可能是目前保存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木雕印版,比我国1738年完成的保存至今的《乾隆版大藏经》早了近500年。因此海印寺被称为“海东敦煌”。
朝鲜刻印非宗教书籍也始于11世纪。那时,高丽王朝一面从宋朝购买大量书籍和书版,如义天和尚就曾运回《清凉疏》版片及1000卷的印本和写本书籍;有些福建商人还代他们定刻书版,用商船运去,从中获取厚利。另一方面,为适应科举考试和文人学士对书籍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翻刻了很多中国的儒家经典、史书和医书。公元1042年刻印了《汉书》、《后汉书》和《唐书》,随后又刻印了《礼记正义》、《毛诗正义》和《伤寒论》、《肘后方》等。
图20 朝鲜刻印的八万《大藏经》
12世纪初,高丽王朝在国子监设立印刷所,开始大规模印书,政府藏书达到几万本。
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国号为朝鲜。李朝建立后,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活跃,人们对书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因此,政府和民间都大量翻刻中国的重要经史子集、医学著作和通俗小说,即所谓“诸子百家无不锓梓,广布于世”;同时也出版了朝鲜人自己的著作,如三大医书:《乡药集成方》①、《医方类聚》②、《东医宝鉴》③,还有史书《三国史》、《高丽史》、《朝鲜历代史略》等。古代朝鲜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到了1446年,名曰“谚文”(即现在通行的朝鲜文)的朝鲜文字才创造出来,从此,又有了谚文印本和中谚文对照本,比较早的朝鲜谚文刊本,是1463年印行的《法华经》,而道书《敬信录谚释》则是早期的中谚文对照本。这时,朝鲜的印刷事业也随着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传入,进入了活字印刷的新阶段。
还在11世纪后半期,义天和尚旅居杭州时,很可能就获知了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关于泥活字的发明;1102年,中国古代铸钱的方法也传入了朝鲜,这对朝鲜采取活字印刷都起了推动作用。
到了13世纪初期,朝鲜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有一本朝鲜的文献中提到,1234年前后,有一部《古今详定礼文》就是在朝鲜江华岛用“铸字”印刷的。稍后,又有《南明证道歌》铸字本。有的学者认为后来李朝时代的铸字多是铜字,所以把这两种铸字都算作铜活字,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朝鲜就是现在所知世界上最先铸造铜活字的国家。朝鲜的这一发明大约晚于毕昇泥活字200年,而比德国的谷登堡在15世纪40年代发明的铅活字却早了200多年。
朝鲜的铸字方法,据15世纪朝鲜学者成伣〔qian欠〕说,是先将黄杨木刻成字,压入软的胶泥中做成字模,再把熔化的金属倾入范内凝固成字,然后加工成为能用的金属活字,这和中国铸铜印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
朝鲜采用木活字印书,开始于1376年,这年印成了《通鉴纲目》。到了14世纪90年代,又印成了《功臣都监》及李成桂传记和附有朝鲜方言文字注解的《大明律》。《功臣都监》是朝鲜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但到了15世纪,木活字印刷逐渐为铜活字印刷所取代。
公元1403年,朝鲜政府设立了铸字所,开始大规模铸造铜活字,此后460多年间,共铸造了近30副金属活字,其字数达二三百万个之多。其中除一副铅活字、两副铁活字外,均为铜活字。由此可知,朝鲜也是最先大量铸造金属活字的国家,从此,用铜活字印书成为朝鲜印刷的主流。在各套铜活字中,以1434年据称是仿效4世纪东晋著名书法家卫夫人④书法而刻铸的字体,最精美最流行,也是最受人喜爱的活字印刷体。这年是甲寅年,故称“甲寅字”,甲寅字被称为“朝鲜万世之宝”。两年后,朝鲜人又创造了铅活字。公元1436年,第一次用铅活字印了《通鉴纲目》(即《思政殿训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印本,这年是丙辰年,这次铅字称作“丙辰字”。丙辰字书法浑厚,大而醒目。《通鉴纲目》正文用的是铅铸丙辰字,小字用的是铜铸甲寅字,二者混合排印,是印刷史上稀有的珍本。朝鲜人发明的铅活字,比谷登堡在1450年前后排印的《四十二行本圣经》约早了20年。
1729年,朝鲜人又用铁活字印了《西坡集》,铁活字字体清秀,美丽悦目,更为世界上所独有。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朝鲜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不仅善于吸取中国人民的科技成果,而且还善于推陈出新,创造出铜、铅、铁等金属活字;它的印本书籍,校勘认真,印刷清晰,纸墨装订均臻上乘,这是朝鲜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也借鉴了朝鲜人民的宝贵经验,朝鲜的印本书籍一向受到中国人民的好评,朝鲜的墨色泽漆黑发亮,纸张精密细致,都是印刷书籍的佳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中朝两国人民在印刷技术上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共同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
中国印刷术传入日本,可能稍晚于朝鲜。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自古密切,3世纪时,(一说4世纪后半期)朝鲜学者已把中国的《论语》呈献日本朝廷。5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日本。7至9世纪,日本派出了10多批“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把中国的典章制度、文化技术和佛教经卷带回日本。公元865年,日本僧人宗睿又带回了印本《唐韵》和《玉篇》。中国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也带去很多佛教经典和与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艺术、医学知识等。983年,宋太宗赠送给日本僧人奝〔diao刁〕然一部完整的《开宝藏》印本。这些文化交流特别是印本书籍的传入,对日本的印刷业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日本自己刻书,究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物证,是公元1088年在日本奈良兴福寺刻印的汉文佛教典籍《成唯识论》,这是日本确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在这之前,有所谓宝龟本《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佛经四种,它是由梵文音译为汉字的文本,因为当时分放在100万座小木塔中,而这些小木塔又平均分放在10大名寺中,故又称“百万塔《陀罗尼经》”。这些佛经据某些文献记载,是763—770年之间的印本,770年是日本光仁天皇宝龟元年,故名“宝龟本”。宝龟本,许多学者认为是招聘中国工人到日本印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版印刷品(也有人认为是铜版印刷的,或认为是活字版印刷的)。但是日本文献上并没有说是印刷品,印刷物本身也没有留下刊印的年月,因此,有些学者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
继《成唯识论》刊印之后,日本刻印佛经就日渐多起来了。日本是以佛教为国教,那时,抄印、广施佛经被认为是佛门的大功德,据说可以消灾延寿,修好来世,普度众生,超度亡灵。于是到了13世纪,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纷纷舍财,刻印佛经蔚成风气。其中最有名的有五座禅宗大寺刻印的“五山版”,五山寺不仅大量刻印宗教书籍,还翻刻了许多汉文儒书、医书和诗文集,大约总共刻印了近80种非宗教的中国书籍和近200种宗教著作。日本翻刻的中国第一部儒书是1247年出版的《论语集注》,翻刻最早的诗文集是1325年出版的唐朝诗僧寒山子的《寒山诗集》,翻刻较早的医书是1528年出版的《医书大全》。直到16世纪末,日本的印刷事业可以说完全由佛教寺院垄断。17世纪时,一项规模宏伟的雕印工程仍然是由寺院完成的,这就是铁眼禅师在中国禅宗法师隐元的帮助下,于1669—1681年用六万块樱桃木雕版,印成了全部《大藏经》,因为这部藏经是在日本京都黄檗〔bo薄〕山万福寺刻印的,所以称“黄檗版”,这套雕版今天还保存在该寺中。
日本古代没有文字,是采用汉字作为记录工具,后来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但汉字仍然流行。不过,一直到17世纪,刻印的日文版书籍并不多,刻印最多的还是汉文书籍,只是读法不同。
应该说,日本早期印刷业的发展,是和中国工匠的帮助分不开的。元末明初,大约有四五十名中国工匠避乱东渡日本,参加了五山版的镌刻工作,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末的陈孟荣和明初的俞良甫。前者手艺精妙,自称“孟荣妙刀”;后者长期侨居日本,刻书10多种,被称为“俞良甫版”。他们不但刻印佛经,还刻印了识字课本《蒙求》,字书《玉篇》和《杜工部诗》、《昌黎先生联句集》等唐宋名家作品,使很多中国著作得以在日本流传。同时,他们还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刻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印刷质量。中国工匠对日本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今天日本人还忘不了他们的功绩。
直到明治维新前,日本印书主要采取雕版印刷。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